您的位置:首頁> 紅色景區>

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腳步 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四平戰役紀念館館舍幾遷?,F新館2004年開始建設,2006年對外開放。新館坐落于四平市文化中心英雄廣場內,交通便利,旅游線路暢通,人文與自然環境良好,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58平方米。

7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期間,來到四平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他強調,我們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創業難,守業更難。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要很好學習了解黨史、新中國史,守住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下面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起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了解下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吧!

四平市位于東北松遼平原中部,中長、平齊、四梅3條鐵路貫穿四平,使四平成為溝連四方的交通樞紐和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四平因解放戰爭中的四戰四平戰役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東方馬德里”,又稱“英雄城”。

1946年至1948年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為爭奪四平,先后4次傾兵大戰四平。四平在撼天動地的炮火、血光飛濺的廝殺中幾易其手,其中尤以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戰況最為慘烈,成為當時東北戰場上一個令人灼目的亮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以傷亡4萬余人,其中犧牲近2萬人的代價奪取了四平之戰的最后勝利,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書就了四戰四平的歷史,使其成為關東大地的歷史名篇。

為了永遠銘記、收藏與傳承這段歷史,1958年,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四平戰役紀念館館舍幾遷?,F新館2004年開始建設,2006年對外開放。新館坐落于四平市文化中心英雄廣場內,交通便利,旅游線路暢通,人文與自然環境良好,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58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外形呈弧形,似在熱情環抱八方而來的廣大觀眾。外墻上“四平戰役紀念館”7個鎏金大字為在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的彭真同志于1988年時親筆題寫。

2004年,四平戰役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是30條旅游精品線路中的第26條紅色旅游路線中的第一站,2013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6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四平戰役紀念館紅色文化特點鮮明,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等。

新館劃分為陳列區、綜合服務區、辦公區,其中陳列區面積3100平方米。陳列區內設有戰史陳列廳、半景畫館、電影廳、臨時展廳等。四戰四平歷史陳列共展出文物圖片、電文、文獻資料、實物等共計500余件。結合聲、光、電等多種高科技陳展藝術形式,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感染力,將觀眾帶回到四戰四平那血火交織的歷史情景中。

多年來,四平戰役紀念館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以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為己任,年平均講解場次2000余場,接待社會各界人士35萬余人次,成為四平市對外宣傳、接待的重要窗口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