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p>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文化和旅游業界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抗戰故事、發展紅色旅游,讓偉大抗戰精神薪火相傳。
講好抗戰故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此后,白山黑水間的抗日救國烽火迅速燃遍全國。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該館館長范麗紅介紹,近年來,該館逐步開通了網上實景漫游系統,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抖音等新媒體傳播手段,廣泛宣傳抗戰歷史和偉大抗戰精神。該館在社教工作上通過強化講解員業務培訓等方式,培養出一支日臻成熟的講解隊伍;同時,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活動內涵,如由講解員自編、自導、自演,推出了抗戰歷史舞臺劇《黑土英魂》,運用多媒體先進技術創新推出兒童體驗館。
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和宛平城發起猛烈進攻,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七七事變的爆發,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宛平城內,其基本陳列《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自2015年7月7日展出至今,用珍貴翔實的歷史文物、照片及視頻材料,直觀展現中華民族14年抗戰的光輝歷史?!般懹洑v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謝謝革命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館內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我想對黨說句話”留言墻上,不少觀眾寫下參觀感受。
“看完展覽,我的心情比較沉重。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一定在專業上努力學習,爭取為國家貢獻更多力量。”前不久,北方工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張慧迪,和同學們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時說。
坐落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茅山風景區內的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是全面、系統地反映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歷史的專題性紀念館。該館館長孫志軍介紹,該館建立了小講解員隊伍,面向未成年人團隊游客開展服務;同時,面向黨員干部推出“七個一”現場教學特色品牌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唱一首紅歌、重走一次鐵軍路、訪一處革命遺址、看一場展覽、聽一場講座、吃一頓憶苦思甜飯,讓黨員干部通過生動的體驗感悟鐵軍精神。
豐富旅游產品
各地深入挖掘抗戰歷史,依托紅色資源打造多元旅游體驗、產品和業態。紅色旅游成為人們感悟偉大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方式。
吉林長白山老黑河遺址,是一處集抗日根據地和日寇侵略罪證為一體的遺存。近年來,吉林加強對老黑河遺址的保護利用,將之打造為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訥殷小鎮集團依托老黑河遺址開發了多種文化和旅游產品,包括原創話劇《記住老黑河》、電影《老黑河》等作品。該集團企劃部總監司明鵬介紹:“在老黑河遺址,游客可以重走抗聯路、吃憶苦思甜餐。我們還將根據抗戰史實打造地窨子、抗聯密營等,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曾多次到老黑河遺址參觀、學習的長春游客劉玨說:“在老黑河遺址可以看話劇、在樹林中走木棧道,通過多種方式追憶歷史,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抗戰的艱苦和先烈們的勇敢無畏。”
今年,山東廣匯集團、山東演藝集團、臨沂大學在紅嫂家鄉旅游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聯合推出了紅色夜戲《沂蒙四季·紅嫂》。該劇融合話劇、舞蹈表演形式,演員多為當地村里的藝術骨干和文藝愛好者?!斑@臺戲不僅藝術水準很高,而且傳遞出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庇^眾朱曉飛說。
山東廣匯集團總裁李熙鵬說:“我們將充分利用好這個演出平臺,進一步優化旅游業態,延長產業鏈,打造沂蒙紅色影視演藝小鎮。”
助力老區發展
偉大抗戰精神在革命老區代代相傳,成為推動老區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近年來,在旅游等產業發展帶動下,老區面貌煥然一新。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擁有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晉察冀日報社舊址等紅色資源。阜平縣通過成立顧家臺駱駝灣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顧家臺、駱駝灣兩村農戶房屋進行租賃,打造餐飲、住宿等多種業態,帶動了當地及周邊農戶自發參與旅游業態發展。
駱駝灣村村民孫振澤在政策幫扶下蓋起二層小樓,將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6個房間可同時容納15個人住宿,節假日基本都能住滿,孫振澤老兩口一年能有三萬元左右收入。
今年1月至7月,阜平縣共接待游客1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72億元。紅色旅游的紅火,吸引當地不少村民返鄉創業。在北京做餐飲工作的駱駝灣村村民顧彥平今年回到家鄉,租賃了一套房屋,開了一家羊肉館,旅游旺季游客不斷。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依托太行旅游板塊建設,做深“紅色旅游+特色小鎮”文章,投資700萬元實施磚壁、棗煙、關家垴、五村等鄉村旅游項目,打造了左會、李峪、古臺等一批旅游名村,帶動群眾增收。其中,李峪村集中建設太行干部學院鄉村教學點,全力打造魔術特色文化產業,全村300余戶800多人,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參加魔術表演,人均增收2000元。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把“紅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發展,將納軍鞋、烙支前煎餅等紅色元素融入旅游業態,為游客提供可參與互動的體驗;開展非遺進景區,把剪紙、面塑、柳編等非遺與紅色文化結合,研發了“沂蒙紅嫂”系列紅色文創產品。紅嫂家鄉旅游區打造了“紅色影視文化基地+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就業扶貧”的模式,通過“一區帶四員”(即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帶動群眾就近增收致富。
沂南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成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打造一批紅色研學教育基地,開發設計紅色研學產品,做大做強紅色研學產業鏈;依托紅色旅游景區積極打造紅色演藝、紅色實景劇等動態化展示項目;加強紅色旅游商品開發,推出特色品牌農產品,有力帶動農民致富,推進農村產業發展。
(采訪組成員:范朝慧 周鳳文 邰子君 高雯雯 任英文 高越 蒲鈺 劉玉萍 王文華 統稿:崔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