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條夏季精品旅游線路、298場戶外音樂節等主題活動、139個帳篷露營地和精品民宿、33個夜間消費新場景、20場精品旅游演藝……今年7月至9月,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以“夏閱三秦,暢旅歡歌”為主題的2022陜西省夏季文旅消費季活動,掀起了暑期旅游熱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陜西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為陜西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陜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統牢記總書記囑托,從豐富產品供給、推動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創新突破、積極作為,為提升“文化陜西”品牌形象作出了積極貢獻。這十年,成為陜西文旅綜合實力提升最快 、綠色生態變化最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時期。
跨步奔小康
十年是改革的深度,也是開放的廣度。陜西文化和旅游發展活力加速釋放,持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2012年,記者路過咸陽市旬邑縣時,被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深吸引,然而當時旬邑縣旅游業剛剛起步,休閑度假設施不完善,游客不能留宿、消費,村民多是依靠務農或外出務工維持生計。
2022年7月,當記者再次來到旬邑縣時,馬欄山河谷附近已被打造成了“渭北避暑金三角”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占地300畝的大唐鹿野苑森林度假村因高端優雅的度假環境、舒適宜人的住宿體驗以及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被網友稱為渭北“小瑞士”。當地已有近百名村民從事旅游行業,游客有了休閑好去處,當地人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這是旬邑縣的變化,也是陜西旅游十年發展的一個縮影。2021年,陜西有6村3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鄉)名錄,鄉村旅游惠及農戶34.45萬戶、124.01萬人,帶動農村就業69.37萬人。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乘飛機一到延安,就轉乘汽車前往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采辦的年貨。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經過不懈努力,2019年5月,延安市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老區人民告別了絕對貧困。如今的梁家河村,知青井、沼氣池、老磨坊已經成為知名景點,引來八方游客。自2015年5月梁家河鄉村文化旅游公司成立至今,梁家河村累計接待游客65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億元。
7月,榆林市米脂縣高西溝村的杏子熟了,果園里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近年來,高西溝村依托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發展鄉村旅游。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8萬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萬元。“我們將持續打造水果采摘園等生態農業景觀,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說。
發展結碩果
十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這十年,陜西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邁入快車道,實現了從追趕超越量的積累邁向高質量發展質的飛躍。一批批文藝精品創作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話劇《長安第二碗》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話劇《平凡的世界》等8部作品入選文化和旅游部 “百年百部”優秀劇目;實景歌舞《長恨歌》、舞臺劇《延安保育院》、紅色主題文化秀《延安延安》等為旅游演藝烙上鮮明的“陜西印記”。
這十年,陜西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9年,陜西接待境內外游客7.0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7211.59億元,分別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83%和240%。至“十三五”末期,新增4家5A級景區、5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4個村入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評出33個省級旅游示范縣、17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63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30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全省完成重點旅游建設項目821個,完成投資847.1億元。
這十年,陜西文旅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各項工作,加大文旅市場指導監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現代文旅市場監管體系。
這十年,陜西對外文化和旅游影響力不斷提升。連續成功舉辦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六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通過參與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開展“歡樂春節”活動、推廣“國風秦韻”對外文化交流品牌等,全面展示陜西文化特色。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表示,“十四五”期間,陜西文化和旅游系統將以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全力打造藝術鏈、產業鏈、服務鏈——“三條發展鏈條”,積極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旅游產品體系、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體系、文化和旅游產業體系、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廣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六大體系”,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賦能、推進旅游為民、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努力樹品牌
十年是韌性的增強,也是結構的優化。陜西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強化協同聯動,聚力共謀發展,形成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態勢,工作亮點紛呈,品牌不斷擦亮。
西安市積極打造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城市,展現了新氣象。咸陽市抓好袁家村等旅游特色示范鎮(村)建設,鄉村旅游蓬勃興起。渭南市圍繞保護、傳承和弘揚新時代黃河做出精彩“文章”。延安市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延安文化傳承博覽會創出特色、辦出亮點。銅川市積極發展紅色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等特色文旅項目,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漢中市聚力打造“旅居在漢中”特色品牌,旅游復蘇增長走在陜西省前列。商洛市深挖生態、區位、資源、文化“四大潛能”,用心走好“文旅活市”路徑,旅游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這十年,陜西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嚴格踐行,綠色發展成為陜西文旅的新品牌、新名片。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看著羚牛谷內鳥鳴清澗的景色,商洛市柞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孟如意說:“景區在鋪設棧道時,秉承不破壞一草一木原則,將很多樹留在了路中。為更好地保護樹木,我們加設了圍欄,拓寬了步道。”
柞水縣牛背梁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鳳鵬介紹,牛背梁旅游度假區嚴格按照創建標準,緊密結合發展實際,成功創建西北首個“國際慢城”,加快推進配套設施建設,規范度假區內各項經營活動,提高游客服務水平,全力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2020年、2021年,牛背梁接待游客年均增幅均達20%以上。
十年來,陜西文旅事業全面繁榮發展,文旅產業保持較高增速,陜西文化和旅游發展的根基更加深厚,優勢更加突出,動力活力更加彰顯,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陜西旅游,期待下一個非凡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