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兩山”引領詩畫江南 村景賦能活力浙江

青山綠竹與路旁的碧綠荷塘相映成趣;錯落排布的農家院落與創意小樓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8月,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可以實地探尋“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故事。

青山綠竹與路旁的碧綠荷塘相映成趣;錯落排布的農家院落與創意小樓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8月,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可以實地探尋“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故事。

早在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時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科學論斷。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來到舟山市定海區,看到村民們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時表示,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余村的蝶變正是浙江全面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案例。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守正創新謀發展、敢闖敢干求機遇,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子,展現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

從“有形”到“有魂”的美麗重塑

“山青青,水綠綠,一年四季花果香;農家樂,民宿忙,游人如織到下姜。”一曲流傳于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的兒歌童謠,生動詮釋了當地依靠旅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成果。十余年的轉型升級,讓下姜村從一個交通閉塞、環境惡劣的小鄉村,逐漸蛻變成為“綠富美”的美麗家園。

“生態是發展的前提和底色,在推動村莊整治、環境保護見起色后,我們開始注重打造個性化、特色化旅游目的地。”下姜村老支書姜銀祥表示,十年來,當地圍繞“夢開始的地方”村標語,因地制宜講好下姜村的“夢故事”,把新農村建設和紅色旅游資源相結合,全力打造“紅色旅游之鄉”。“品牌打響了,游客也都進來了,如今村里民房變民宿、茶園變樂園、農特產變商品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花獨放不是春。2018年,下姜村還聯合25個村莊組建“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以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為抓手,實現抱團發展,變“一村美”為“村村美”。

下姜村的蝶變僅僅是浙江鄉村美麗重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浙江把全省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萬村景區化”“微改造、精提升”等工程的不斷深化,鄉村本土文化、鄉愁鄉韻的挖掘、創新、融合,讓全域鄉村宛如一幅幅生動的山水畫。

衢州市柯城區余東村村民將藝術融入生活,用手中的畫筆繪出鮮活多彩的墻畫,展現出浙西鄉村特有的風土人情;舟山市螞蟻島以紅色精神為魂,叫響“艱苦創業、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螞蟻島精神……一批批山鄉村寨、海島漁村、水鄉新村等各具特色的村莊不斷涌現。

今年,浙江正式啟動全省景區村莊2.0版建設,在3A級旅游景區村莊基礎上摸排確定培育試點對象,計劃到2025年推出300個“金3A景區村莊”。

從“敢想”到“敢干”的創新變革

十年來,浙江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謀深、謀實、謀細,實現了從“我想干”到“我能干”,從“怎么干”到“這樣干”的轉變,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在麗水市遂昌縣的鄉間,總能看見一輛輛越野車盤旋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這是來體驗自駕越野線路的游客。

2017年7月,帶著振興家鄉夢想的遂昌本地人周功斌回到家鄉,組建了螞蟻探路團隊。截至目前,該團隊已開發了7條不同難度和風貌的自駕越野線路,串聯起全縣9個鄉鎮街道及多個旅游景點,被廣大越野愛好者譽為“浙西川藏線”。

“‘螞蟻探路’項目的成績讓我相信,結合實際、不斷摸索、大膽試驗,就能蹚出來一條路子。”周功斌表示。

“曾經山里的破爛路,如今變成了越野愛好者的挑戰路,村民們的致富路。”遂昌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8年以來,杭州市臨安區圍繞鄉村資源激活、市場開發中的痛點和堵點,提出“村落景區運營”概念,創新“公司+村+合作社+個人”“鄉賢+合作社+農戶”等合作模式,積極引進專業運營團隊,吸引一大批返鄉青年創業就業,落戶項目達上百個,共實現旅游收入4.9億元。

“當前,浙江鄉村旅游處于大有可為又充滿挑戰的時期,全省各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思路、新機制、新方法,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通過推進鄉村文旅運營“五百計劃”等系列舉措,引導資源要素和專業人才流向鄉村、投身鄉村旅游,增強鄉村運營“造血”能力,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從“奔富”到“共富”的先行探路

大眾旅游時代是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時代,也是浙江構建鄉村旅游共建、共治、共享,推動美麗生態向美好經濟,再向美滿生活轉型的關鍵時間段。以鄉村旅游為引擎,變村莊為景區,讓村民唱主角,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特別是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每年暑期,衢州市柯城區金源村總是車流不息。清澈的穿村水系、古樸的賢良宗祠、傳承美德的古牌坊等,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2020年6月,該村積極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打造現代旅游根據地,由全市31家旅行社實施客源兜底。59歲的村民鐘海花將自家閑置的7間房間出租,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每年租金收入8400元,加上當民宿管家的收入,一年下來能有3萬元左右收入。”

在溫州市文成縣,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僑家樂”民宿品牌,經過多年轉型升級獲得迅速發展。在外旅居多年的黃靖回鄉開辦“僑家樂”民宿,通過收購本地雞等方式,持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坐擁海洋旅游特色的舟山市嵊泗花鳥島,從一個人口外流、老齡化嚴重的“空心村”,成為游客前來打卡的“中國圣托里尼”。村民紛紛參與民宿、漁家樂、餐飲等服務管理,村集體經濟每年以不低于20%的速度迅速攀升。

“發展鄉村旅游,創新創意是制勝之道、共融共生是必由之路、品質品位是競爭之基、運營經營是關鍵之招、共建共享是活力之本、鄉愁鄉韻是發展之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陳廣勝表示,隨著浙江鄉村旅游不斷邁向高品質,越來越多的原鄉人、新鄉人、歸鄉人從中得到獲得感,美麗鄉村“詩意棲居”的生活圖景逐步清晰,將進一步助力打響“詩畫江南·活力浙江”金名片,為建設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貢獻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