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文旅添彩大美廣東 現代灣區活力四射

麻石板、趟櫳門、騎樓街,在永慶坊交織成一幅西關畫卷;牌坊街、古民居、工夫茶,升騰起潮州古城的人間煙火;站在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領略“琴澳一河兩岸”風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風光盡收眼底……

麻石板、趟櫳門、騎樓街,在永慶坊交織成一幅西關畫卷;牌坊街、古民居、工夫茶,升騰起潮州古城的人間煙火;站在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領略“琴澳一河兩岸”風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風光盡收眼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廣東考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設。

十年來,廣東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推進落實國家戰略為牽引,帶動改革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廣東旅游總收入從2012年的738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5158億元;接待過夜游客從2012年的2.36億人次,增長至2019年的5.31億人次。“大美廣東,現代灣區”正以磅礴的氣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

弘揚嶺南文化

增強發展內涵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考察。他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4年過去了,永慶坊在建筑面積約7000平方米基礎上,新開放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這里以“繡花”功夫持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整體復興,打造集居住、商業、藝術、景觀、文化于一體的主題街區。2020年,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開市,讓廣州非遺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得到了展現。2022年,永慶坊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指出,要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城區,彰顯城市特色,增強文化旅游內涵,讓人們受到更多教育。

近年來,潮州正變身為“古建筑博物館”,廣濟橋的18座亭屋、12座樓閣全面勘察加固,復建中的潮州鎮海樓(舊府衙)漸露雛形。隨著古城提升行動計劃的出臺,“百家修百厝(祠)”工程的啟動,海陽縣儒學宮、李厝祠、黃尚書府等文物建筑重獲新生。“我們要讓每一座文物建筑有故事可講、有價值可尋。”潮州地方文化學者吳志敏說。

不止在永慶坊和潮州古城,截至今年4月,廣東全省104片歷史文化街區已完成掛牌。廣東通過“微改造”“微更新”,為一片片歷史文化街區找回了活色生香的煙火氣,留住了城市文化的“根”與“魂”。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斌表示,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廣東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強化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建立全省“一盤棋”保護體系,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古樹名木等做到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分級分類建立管理保護制度。統籌好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更多采用“繡花”功夫進行微改造,延續了城市歷史文脈。

聚焦國家戰略

激發灣區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建設,賦予了廣東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重大機遇及重大利好。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實施一年多以來,粵港澳三地從開發特色旅游項目、豐富灣區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創新濱海旅游業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等層面深化區域合作。

2019年以來,廣東省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建設工作,以線性文化遺產形式把散落在嶺南大地的文物文化資源串珠成鏈,以文物文化資源的價值與獨特魅力作為旅游吸引的核心打造不同主題游徑。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東已發布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游徑等44條實體游徑,同時完成了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標識系統和游徑信息站建設等。

橫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臺歷經十年奮斗拼搏,讓曾經蕉林綠野的橫琴島,變成了如今大道縱橫的自貿區,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穩健起步,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意氣風發、茁壯成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累計接待游客超過8000萬人次,獅門娛樂天地和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新長隆劇院、橫琴紫檀博物館等文旅項目“串珠成鏈”。2021年,橫琴旅游綜合收入約20億元,景區接待游客量超過500萬人次。游客接待量從0到500萬人次,橫琴僅用了8年時間。

李斌表示,廣東將進一步加快建設大灣區文化圈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出臺貫徹《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行動方案》的措施,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公共文化服務、青少年文化培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堅持協調推進

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要堅持辯證思維,轉變觀念,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粵東西北地區生態優勢,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清遠市連樟村,如今面貌一新,村里泥巴路變成水泥路,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果蔬大棚裝上了環境監測系統。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說:“我們通過發展鄉村特色旅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引資發展靈芝、藥材等特色產業,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廣東省在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強省過程中,發揮嶺南鄉村的獨特優勢,形成了“粵美鄉村”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開辟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據了解,截至目前廣東共推出2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59個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個旅游風情小鎮,其中10個鎮(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近年來,廣東積極推動特色村建設,深挖鄉村傳統文化、自然生態、特色產業等文旅資源,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向位處粵東西北地區的旅游名鎮名村提供資金補助,大力推動“美麗鄉村”旅游工程的實施。重點開發鄉村主題旅游產品,推動“粵菜師傅”工程、“萬里碧道”“南粵古驛道”“美麗鄉村”建設等鄉村旅游品牌綻放光彩。如今,鄉村旅游已成為廣東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將進一步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堅持保護和延續鄉村文脈,以美宿、美食、美景為主體吸引物,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景觀、村落古鎮、民族風情等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產品。以農副土特產品等關聯產業為盈利點,結合文創產業,提升鄉村旅游的時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