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論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是旅游業發展的根本遵循。過去十年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成為小康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其中,旅游景區發展對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十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數量由2012年的6042家增長到2021年的14332家,增長了1.37倍。近期,本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總欄目下,開設“我們的時代”專欄。本期采訪了旅游景區領域部分一線工作者,關注其成長故事、工作感悟和精神風貌,以微觀視角洞察時代變遷,以個人成長反映行業變革,生動展現旅游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重要作用以及景區的改革實踐和發展成就。敬請關注。
“見到總書記那一刻,我無比激動。作為景區人,我倍感振奮!”回憶起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察看智慧管理平臺運行情況的情景,福建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王仍激動不已。
習近平總書記到武夷山考察,在景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年以來,公司遵循總書記的囑托,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智慧景區建設。”吳王說。
2014年10月,在武夷山市委辦工作的吳王正式進入武夷山景區工作,擔任公司總經理。上任后,吳王立即著手推進武夷山智慧景區建設。
“隨著武夷山知名度越來越高,國內外游客爭相前來,登天游峰、坐竹筏游‘九曲’。然而,一到旅游旺季,旅行社和散客同時登錄系統搶票,經常導致系統卡頓。”吳王說。
“我們開始探索對電子商務系統預訂和售檢票業務進行剝離,通過建設多個節點融合服務器,進行應用遷移以及服務器異地備份,極大降低了系統運行風險。”吳王介紹。
近年來,在前期數字景區建設的基礎上,武夷山景區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智慧景區項目建設,打造了“1個中心”(即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推出了“2個平臺”(即基礎平臺和綜合應用平臺),實現了“3塊內容”(即行政管理、環境監測和經營管理),建設了“4個項目”(即智能化管理系統,景區電子商務平臺,西入口竹筏航空式購票、候筏大廳項目,南入口指揮中心項目)。而今,景區智慧旅游管理體系正在不斷完善。
2017年,隨著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建立,武夷山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這也對智慧景區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5月,武夷山景區立項“人臉識別”系統建設項目。在吳王帶領下,景區智能化中心團隊對項目落地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方案設計。2019年5月18日,景區“人臉識別”系統上線運行,首次實現游客“刷臉”入園、乘筏、乘車。“目前,整個景區人臉識別設備達30余臺,極大提升了檢票效率,滿足了游客快速入園的需求。”吳王說。
與此同時,景區還大力推動大數據項目建設,實現了智慧管理、智慧載體與智慧服務等系列創新:通過采集、分析景區電子商務系統、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預訂數據預測游客量;通過GIS平臺對摩崖石刻、古建筑的信息采集及古名居 720°VR全景呈現,實現全景點信息關聯;基于GPS、藍牙等定位技術,自動向游客推送當前景點的語音講解和圖片,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強語音講解器與景區實體深度結合,實現便捷、精準、精細化導航;引進九曲溪竹筏GPS定位系統,實現竹筏全航程記錄、考勤、危險警報等;升級上線“武夷山景區入園管控系統”,通過充分應用人臉識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游客分流、景點洪峰調控……
吳王說,借助大數據可以為游客提供更精準的服務、為景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優方案,合理利用資源,優化景區治理,努力將武夷山景區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體,讓市民和游客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望未來,吳王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如山。他表示,下一步,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持續加大智慧景區建設力度,不斷優化景區業務流程和智能化運營管理,實現有效保護遺產資源,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營造溫馨舒適的旅游環境,喜迎黨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