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景區提質見實效 “詩與遠方”更美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十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全國旅游景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持續豐富產品,用心塑造品牌,全面提升服務,推動旅游景區健康可持續發展。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景區游客接待量由29.26億人次增至64.75億人次,年旅游收入從2898.93億元增至5065.97億元。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主動適應游客旅游消費多樣化需求,推動旅游景區提質增效升級。5A級旅游景區數量由2012年的1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06家,中高等級景區比例大幅提升。”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全國旅游景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持續豐富產品,用心塑造品牌,全面提升服務,推動旅游景區健康可持續發展。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景區游客接待量由29.26億人次增至64.75億人次,年旅游收入從2898.93億元增至5065.97億元。

產品業態不斷豐富

十年來,全國A級旅游景區數量從6042家增至14332家,業態從傳統觀光型延伸至演藝旅游、夜間旅游、營地旅游、研學旅游等,各類景區主動順應旅游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持續釋放資源潛力。

在深化產業融合、推動產品創新方面,旅游景區取得了明顯成效。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古鎮旅游區積極打造多元業態,從單一的觀光型景區發展成為文化型古鎮旅游景區。新疆那拉提景區持續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引入低空項目、影視文化等業態和產品,不斷滿足市民游客多元需求。

在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方面,各地景區各顯其能。依托地域文化、區域特色、民俗風情,通過實景演出、獨立劇場、文藝表演等形式,打造“印象”“千古情”“又見”等系列演藝項目,推出“魅力湘西”“宏村阿菊”等演藝類旅游產品,滿足了游客對充實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

為開發夜間市場,不少景區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創作,舉辦主題燈會、音樂節、光影秀等節事活動。如“故宮上元夜”“大唐不夜城”等,通過創新“夜景”“夜演”等模式,為旅游景區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為適應自駕與自助旅游市場新需求,一些旅游景區打造房車營地、帳篷營地、自駕營地,豐富了產品體系,拓展了發展路徑。

十年間,國際知名主題公園的引進和本土品牌主題公園的快速發展值得關注。如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樂高主題公園等國際品牌相繼進入中國,深圳華僑城、歡樂谷、海昌海洋公園、融創樂園等本土品牌持續擴展運營,帶動了周邊住宿業、餐飲業與城市休閑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城市消費新熱點。

“近年來,旅游景區類型更加豐富,產品供給體系更加多元。如一些紅色旅游景區,通過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的生動課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谷慧敏建議,未來,應繼續挖掘旅游景區內涵,提高景區管理水平,加強融合型旅游景區人才培養,全面適應旅游創新發展需要。

服務品質優化提升

為規范旅游景區發展,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012年,《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印發,形成以國家標準為基礎的A級旅游景區評定體系;2015年,一家5A級旅游景區被摘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的機制逐步成熟;2018年,《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出臺。

十年來,旅游景區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景區服務提升最初主要從提升景觀入手,突出軟硬結合、內外結合。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化,景區服務提升逐漸向文化品位升級、服務品質優化、設施品類更新、旅游品牌塑造等過渡。”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表示。

突破景區“門票經濟”的局限,既是景區提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景區回饋社會、更好發揮景區公共資源潛能與價值的必然要求。一些具備條件的旅游景區在這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以杭州西湖為例,自推行無門票制度以來,實現游客人數和綜合旅游收入成倍增長。在國有景區帶動下,景區對門票經濟依賴度持續下降,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穩步擴大的良性循環逐漸形成。

十年來,旅游景區在完善設施配套和服務供給方面持續發力,智慧旅游技術和設施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管理能效,更給游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停車場分區管理、旅游廁所革命也受到了游客的好評。故宮等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文物信息的快捷獲取、360度全場景體驗等。一些旅游景區依托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手段,推出旅游地空間、旅游景觀、旅游演藝等沉浸式體驗項目,帶動景區服務與體驗升級。長沙橘子洲景區推出了智慧廁所小程序,游客掃描二維碼即可快速了解廁所信息。

宋洋洋建議,面向未來,旅游服務應主動適應如下趨勢:一是服務主體多元化,二是服務交互間接化,三是服務過程簡約化,四是服務內容融合化,五是服務需求全景化,六是服務時機主動化。

帶動效應持續凸顯

“收入逐年增加,村子越來越好”“從吃飽、穿暖,到吃好、穿好、住好,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十年來,一個景區帶富一群人、帶火一座城的例子有很多,旅游景區的綜合帶動作用愈發顯現。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全國旅游景區就業規模穩步擴大,直接就業人數從84萬人增長至162萬人。

基于旅游景區對地方發展的顯著綜合帶動能力,各地紛紛將旅游景區建設視為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統計顯示,全國A級旅游景區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覆蓋面由2012年2101個縣級行政單元增至2020年的2626個,525個縣級行政單元實現A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覆蓋率由73.67%提升至92.33%。

縮小東西差距,是改善發展不平衡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旅游資源潛力快速釋放,旅游景區年均增長13.14%,到2020年,占全國A級旅游景區比例達35.15%。

“旅游景區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湖南十八洞村、貴州遵義花茂村等一批貧困鄉村通過旅游景區建設助力脫貧致富、就業增收。”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閑與旅游學院副院長蔣依依認為,旅游景區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的促進作用日漸顯現,促進了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體制機制協同,形成了巨大市場潛力與流動空間。

當前,旅游景區建設已經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旅游景區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成為旅游景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和“加速器”。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擔負起傳承優秀文化、構建國家記憶、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使命,為人民群眾提供感受美麗風景、體驗旅游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