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苦戰10個春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3月22日,“紅旗渠精神進校園巡展”活動走進上海交通大學,講述紅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以及新時代價值,為師生帶來一場沉浸式紅色主題“大思政課”。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太行之巔一面不朽的精神旗幟。
巡展分為9個章節,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記述和一件件修渠文物,全面展示“人工天河”紅旗渠修建過程和豐富精神內涵,生動詮釋紅旗渠精神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現場師生聆聽著動人的修渠故事,感悟著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紅旗渠精神,不僅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精神,更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力量。馬克思主義學院程成同學表示:“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河南省安陽市林州離我的家鄉很近,但我從未去過紅旗渠。這次觀展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紅旗渠工程,其建設過程之艱難深深震撼了我。作為青年黨員,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傳承發揚好紅旗渠精神。”
在實踐中感悟思想偉力,紅旗渠精神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大思政課”的重要學習內容。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持續探索“大思政課”與師生日常生活實踐全面融合、促進知行合一的生動體現,更成為交大匯聚合力打造“大思政課”的有益實踐。學校圍繞“大思政課”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事理兼備、形式多樣、內容為王的生動實踐課,讓師生在學思踐悟中實現“大思政課”政治性、學理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