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云課堂>

紅色旅游云課堂 | 戴斌:紅色旅游的國家視野和游客視角

紅色旅游是文化建設的國家方略,也是旅游發展的責任擔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文化建設,“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都要求旅游系統要主動承擔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文化的戰略使命。

近年來,紅色旅游蓬勃發展。在當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階段,作為革命歷史文化和旅游融合體的紅色旅游,如何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文化?圍繞這一話題,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問:您如何看待紅色旅游的戰略定位?怎樣評價近年來紅色旅游的發展?

答:紅色旅游是文化建設的國家方略,也是旅游發展的責任擔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文化建設,“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都要求旅游系統要主動承擔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文化的戰略使命。

自2004年以來,中辦、國辦先后印發了三期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從前兩期的實施效果來看,應當說全面完成了階段性目標。數據表明,兩期紅色旅游規劃實施效果明顯,全國紅色旅游年接待人數由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到2013年的7.9億人次;紅色旅游人數占全國接待總人次的比重從2004年的14.3%增加到2013年的24.2%;2013年的紅色旅游收入占全國旅游總收入的比重為6.7%。在中央、地方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旅游景點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涌現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延安保衛戰》《延安保育院》等游客喜聞樂見的大型實景演出和舞臺藝術。延安、井岡山、韶山、瑞金、嘉興、西柏坡等地探索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紅色旅游發展模式,與此相關的教育、培訓、研討、出版、創作等活動也得到了積極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對紅色旅游事業更加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包括紅色旅游在內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做出批示指示和講話,為紅色旅游注入了強大推動力。2013年12月,中辦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積極發展紅色旅游”。2014年8月,國務院頒發《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提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紅色旅游也是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的重要抓手,在國家層面的《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及“三區三州”等脫貧攻堅計劃中,均有紅色旅游的發展要求和相應的工作部署。2016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對紅色旅游發展進行了新一輪部署。2018年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與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始對城鄉居民紅色旅游出游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紅色旅游出游達6.6億人次,占全國國內旅游總人次的11.92%;旅游收入達4257.78億元,占同期全國國內旅游總收入的7.13%。2019年上半年全國紅色旅游出游達2.68億人次,同比增速4.31%,占同期全國國內游總人次的8.72%;旅游收入達1643.63億元,同比增速9.57%,占同期全國國內旅游總收入的 5.90%。

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關方面的戰略部署,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政策保障;國民旅游權利的普及和大眾旅游市場的持續繁榮,為紅色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民族復興和為人民謀幸福的“中國夢”的努力目標,為紅色旅游景點和相關活動增添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國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統籌促進和地方政府的創新作為,也為紅色旅游發展環境的優化和發展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階段,紅色旅游的戰略擺位只會提升而不會下降,紅色旅游的內涵只會豐富而不會收窄,紅色旅游的工作力度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

問:在您看來,步入新時代的紅色旅游發展應側重什么樣的方向?各地旅游部門應該有哪些新的發展理念?

答:新時代的紅色旅游發展要有國家視野,也要有游客視角。

讓民眾在旅游的過程中重溫國家記憶,建構國家形象,形成國家認同,是世界各國各地區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都必須要思考的課題。國外很多紀念場所,都是承載國家意志的敘事空間。很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都在做有組織、有計劃、有投入的提升。我國也是如此,不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因此,進入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必須要有國家視野。但是從各地發展現狀來看,我們還需要有游客視角。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旅游業之所以能在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把“有得游、游得起、玩得好”作為涉旅工作的宗旨、目標、導向和出發點。在歷經國家戰略、歷史敘事和文藝創作等多個視角之后,我特別希望旅游工作者能夠重歸游客的視角,并以此重新審視資源開發、區域規劃、市場推廣、產業培育、統計分析、市場監管等常規工作。

旅游業界和某些地方領導同志,說起旅游產業都喜歡說“旅游資源豐富”這句話,說起旅游規劃,則喜歡“找唯一、做唯一”。在依靠“封閉紅利”發展旅游的特殊時期,這個觀點似乎是成立的。但而今,市場發生變化,很多地方“唯一”“第一”的資源并沒有帶來相應客源及實現相應的消費、投資、就業增長。像上海一大會址、南湖紅船、井岡山等革命圣地,按說應當有大量游客前來參觀,但是從現實來說,當且僅當人們具備了時間和資金預算,并且對于紅色旅游景點和紅色旅游區域感興趣了,才可能成為真實的游客市場。這就需要旅游部門從空間距離、年齡、收入、職業、政治面貌、旅行經驗等多個角度,切實加強對市場的研究。

建黨紀念日、建軍節、國慶節和一些重大事件周年紀念日,機關團體組織的相關活動、離退休老干部的休養旅游和各級各類干部培訓,仍然是紅色旅游的基礎市場和關鍵節點。隨著黨建、宣傳思想和文化建設領域相關工作力度的加大,研學旅行也可能會成為基礎市場的一部分。但我們不能總是一屋、一桌、一椅,瞻仰、獻花、重溫入黨誓詞,而是應深挖革命文化內涵,穩步提升解說水平,增強參訪者的體驗感。

當前有關部門的重點工作應是從紅色旅游的宗旨和導向出發,從旅游市場的現實出發,對80后、90后乃至00后客源群體,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得讓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愿意接觸革命文化,參與紅色旅游。當代游客的需求“既要美麗風景,也要美好生活”,如果我們總是述說過去的苦難、環境的艱苦和生活的不易,可能會把相當一部分客源排斥在紅色旅游的大門之外。因此,如何講好紅色旅游的中國故事,引入游客的視角是關鍵。但顯然,在這方面,我們剛剛破題。


紅旗渠青年洞(東方IC)

問:您經常說“紅色旅游要有目的地思維”,為何這樣說?

答:紅色旅游不是孤立發展的,因此,各地發展紅色旅游時,首先要樹立目的地思維。中國旅游研究院做游客滿意度調查的時候,有段時間延安的指數排名在樣本城市里總是上不去,很多人想不明白,延安擁有那么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怎么能落后呢?但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延河水變混濁了,道路上塵土飛揚,景區門口商販圍著游客推銷。延安市委市政府對此有了清醒的認識之后,開展了旅游環境大整治,令整個市容市貌的品質得到大的提升。一年后,游客滿意度、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總收入都有大幅度提升。因此,發展紅色旅游,城市和鄉村的水、暖、電、氣、道路、橋梁、通訊、互聯網,以及空氣質量、城市綠化、公共衛生等社會環境都要考慮在內。

另外,旅游咨詢中心、集散中心、服務投訴處理、安全救援、司法和行政救濟等公共服務也是決定游客是否愿意到訪和能夠到訪的重要因素。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等發達地區的紅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可以在“主客共享”的理念指引下,依托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加以實現。廣大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旅游發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務項目則需要專項規劃和專門建設。“政府主導,適度超前”的旅游發展政策在經濟欠發達地的紅色旅游發展戰略中仍然適用,特別是景區、酒店、道路、旅游廁所、旅游汽車、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設,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強勢介入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總體規劃和項目推進的過程中,紅色旅游景點建設不要貪大求洋,特別不能有明顯的商業化或者與紀念主題有明顯的違和感。

問:您認為如何讓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有更好的獲得感、滿足感?

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紅色旅游有宣教功能,但畢竟不同于學

校的課堂教育,更不能把每位游客都當作是到黨校學習的領導干部。游客接受傳統教育,也體驗美好生活,應是新時代紅色旅游的題中之義。

有些地方的紅色旅游從業者說起話來能把自己感動得潸然淚下,可是否想過、問過游客的感受如何?解說固然需要練習,舞臺藝術固然需要表演,但不能奔著表演和要掌聲去。因此,紅色旅游景區點的解說要盡可能淡化講解、背誦和表演的色彩。在線路設計上,相關部門既要讓游客能夠感受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也要能讓他們感受到未來的日子還需要我們砥礪前行。從目的地建設的角度而言,紅色旅游景點之外的城市和鄉村,也應當配套有相對完善的商業環境,要有人間煙火氣。那些標志建設和改革成就的紅色景區所在地,更應該讓游客感受本地區、本民族今天的美好生活。

問:在當前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您認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答: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政策涵義,更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發展紅色旅游:

一是要有利于增強國民的文化認同,特別是紅色旅游目的地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當地居民留下文化自信。旅游市場起來了,“花兒與少年”、華陰老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會有更多人欣賞,《翻身道情》《馬桑樹上搭燈臺》《瀏陽河》等民歌就會有更多人傳唱。有了市場需求,影視、動漫、文學、美術、戲曲、舞蹈、曲藝等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投資才會有更多的現實可能。

二是要注重為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留下品質環境,為脫貧攻堅奠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很多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原生態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參與工業化和城市化歷史進程。如果能夠通過發展旅游讓這些地區既不需要承受“先污染、后治理”的環境代價,又可以享有現代化的公共服務和生活品質,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在吸收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靠近都市圈且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通過發展紅色旅游聚集業態,完善商業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三是其中的旅游扶貧工作要讓青年人產生留下工作、學習及提升綜合素質的動力。扶貧要扶資扶智,更要扶志。為此,我們需要在發展旅游的同時引入教育、培訓和公共文化資源,引入專業志愿者和駐村藝術家,為貧困地區的代際發展和階層流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