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點聲音>

旅游會客廳

紅色引領旅游主導 加快特色旅游地建設

——訪湖南省韶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鄧望軍

韶山憑借哪些優勢入選特色旅游地?未來韶山將如何建設特色旅游地?如何繼續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旅游報記者對韶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鄧望軍進行了專訪。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打造一批重點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湖南省韶山市被列為特色旅游地。韶山憑借哪些優勢入選特色旅游地?未來韶山將如何建設特色旅游地?如何繼續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旅游報記者對韶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鄧望軍進行了專訪。

問: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將韶山確定為特色旅游地,請問您怎么看?

鄧望軍:被納入建設特色旅游地的布局,對韶山來說是一個絕佳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打造一批重點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其目的在于不斷優化旅游空間布局、構建旅游支撐體系,提升重點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對區域旅游的輻射帶動作用。下一步,韶山將搶抓建設特色旅游地重要機遇,認真貫徹國家關于打造特色旅游地的決策部署,堅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做好紅色教育,推動韶山文旅高質量發展。

問:請您介紹下,韶山建設特色旅游地有哪些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

鄧望軍:韶山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是特定歷史時期內偉人文化、紅色文化、湖湘文化、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產物,具有歷史獨特性和唯一性,整體來看,全市紅色文旅資源質量較高。另外,韶山擁有5A級旅游景區、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諸多名片。

近年來,韶山始終堅持“紅色引領、旅游主導”,加快推動紅色旅游與文化、教育、農業等融合發展,創新探索“紅色旅游+教育培訓+研學實踐”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形成了紅色教育培訓和研學、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節會賽事等產業鏈。近3年,全市主要旅游景區景點接待游客500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9.86億元。逐步形成的深度融合的文旅產業鏈條為韶山建設特色旅游地提供了基礎保障。

問:目前,韶山離特色旅游地目標有哪些差距?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齊?

鄧望軍:就建設特色旅游地而言,雖然韶山在文化和旅游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仍有一些提升空間。

第一,旅游產品供給體系有待完善。當前,韶山旅游產品以紅色瞻仰觀光為主,文旅互動體驗、鄉村休閑度假、特色節慶活動等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有待進一步探索發展。

第二,旅游要素配套有待優化。隨著人們對旅游出行需求的提升,如何創新優化旅游要素配套成為我們亟待考慮的問題。

第三,旅游管理服務有待創新。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逐步應用于旅游領域,旅游正在朝著更加智慧化的方向發展。目前,韶山還沒有統一的智慧旅游平臺,互聯網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也較少,亟需打造“互聯網+旅游”模式,圍繞游客需求和管理服務構建智慧旅游服務平臺。

問:“十四五”時期,韶山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定位是什么?將如何開展特色旅游地建設?

鄧望軍:為推動文化和旅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韶山將著力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

一是以項目為支撐,深化文旅業態融合發展。推進棠佳閣文化旅游體驗園等文旅項目建設,打響“最憶韶山沖”等演藝品牌,引導文旅產業項目向核心景區以外延伸拓展。實施紅色文創產品“超千”計劃,打造一批休閑購物街區、特色餐飲街區,引進一批品牌酒店,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優化文旅休閑全產業鏈。推進景城融合,開發夜游精品線路,引導文旅產業服務功能向中心城區轉移。

二是突出教育功能,壯大紅色教育培訓事業。保護和挖掘紅色資源,修繕農民運動考察舊址等一批紅色遺址遺跡,促進全域紅色旅游景點串聯成線,打造省內外區域協同的優質紅色教育陣地。同時,發揮韶山干部學院、韶山黨性教育基地、韶山市委黨校等公辦培訓機構的引領作用,引導省內外知名紅培機構入駐,加強行業引導和監管,推動紅色教育培訓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讓更多人接受革命精神洗禮。

三是創新宣傳推廣,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形象。積極策劃紅色旅游文化節、鄉村旅游節、文體賽事等活動,鼓勵文藝精品創作和非遺傳承發展,滿足市民游客多元的文旅需求。積極推介“偉人故里·紅色瀟湘路”等精品線路,創新旅游市場宣傳推廣,推動“過境游”向“過夜游”升級。

四是提升服務品質,構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交通換乘、旅游廁所和停車場等基礎配套設施,建立國際通用的標識引導系統,優化票務訂購、旅游咨詢等一站式全域旅游服務供給,推出個性化產品定制服務。完善旅游行業服務標準與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培訓,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創新旅游綜合監管模式,加強誠信旅游建設,整治旅游市場亂象,打造游客滿意的旅游市場環境。

五是推動“互聯網+旅游”,加快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全面打通信息共享壁壘,開放景區門票預約和購票渠道,建立覆蓋全域、精準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