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紅色頭條> 最新動態>

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是一個意蘊深刻、意義重大的實踐課題,集政治分量、學術含量、實踐力量、精神能量于一體,直接關乎紅色基因代代相承、紅色教育理直氣壯、紅色傳人健康成長。

2023年6月16日下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要求,要用好湖南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并將之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這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重要指示精神的堅定之舉,也是深入挖掘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務實之舉,更是拓展思政育人新視野新路徑、扎實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的創新之舉。

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是一個意蘊深刻、意義重大的實踐課題,集政治分量、學術含量、實踐力量、精神能量于一體,直接關乎紅色基因代代相承、紅色教育理直氣壯、紅色傳人健康成長。立足于湖湘大地紅色文化資源富集的特色優勢,著眼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以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協同思維,切實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第一,要從思政教育的新視野來盤活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是獨特而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新時代推進思政教育迫切需要引入紅色文化資源。首要就是要從思政教育的新視野出發,對湖湘大地的紅色人物、紅色文物、紅色景區、紅色場館、紅色故事、紅色作品、紅色標識等各類有形或無形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性的歸納整理和專業化的優化整合,整體納入、深度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政教育體系之中,廣泛建立思政教育的實踐教育基地,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的紅色文化實踐育人共同體。

第二,要以思政教育的新載體來激活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特性和潤德啟智、培根鑄魂的功能,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從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關鍵在于用好湖南本土新媒體的平臺優勢、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以“我是接班人”“奮斗青春號”“為時代育新人”等思政教育品牌作為依托,精心打造一系列符合時代需要、彰顯湖湘特色、充滿青春氣息、引領學生成長的“大思政課”和“紅色研學”實踐課程。

第三,探索“思政+”的融合傳播創新之策。底色鮮亮、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映照信念、初心和使命,蘊含邏輯、智慧和力量,是推進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的重要支撐。歸根到底是要牢牢把握思政課是講道理的本質,探索“思政+”的融合傳播創新之策,推動思政與音樂、美術、動漫、舞蹈、微電影等有機結合,以“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新方法,講活紅色文化資源當中蘊含的哲理、道理、學理和情理,從而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注入源源不斷的思想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