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點聲音>

用好紅色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是具有鮮明特點和先進性的文化,包含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厚的革命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

紅色文化是具有鮮明特點和先進性的文化,包含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厚的革命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

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拓展紅色文化產業鏈

做好紅色旅游品牌的建設與發展,關鍵在于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所以,應對紅色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進行系統挖掘,結合當地特色研發旅游產品、規劃旅游線路、打造品牌形象。充分利用革命人物的故居、革命遺址,豐富和拓展旅游資源。在此進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好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將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為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將地方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創造出具有參與性和體驗感的游覽項目,舉辦文化節和主題學習活動,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建設旅游景區,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發展紅色旅游產業,要把注意力放在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中,健全紅色文化資源發展和利用利益關聯機制,讓農村居民在當地文旅產業發展中實現持續增收。

加強紅色文化教育

培育黨組織基層人才

村級組織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要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引領力、號召力、組織力和執行力,將其政治、組織、作風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教育培養。紅色文化資源是開展黨員教育的重要素材,它包含著廉潔奉公、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等優秀傳統。要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發掘身邊模范事跡,通過組織各種專題講座和參觀培訓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紅色教育。通過鮮活可感的實物和案例,增強紅色文化的說服力與感召力,弘揚傳承紅色精神。同時,要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農村居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村民的家國意識。

發揮紅色文化示范作用

助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

通過對紅色文化的深度發掘,可以有效助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生態環境是人的生存之本,黨和國家一直把生態建設和環境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因此,要結合地方特色,探尋新型的開發方式。許多地處革命老區的鄉村,既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又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大別山的鄂豫皖蘇區培育了湖北黃岡東坡文化、羅田縣戲曲文化等,這些文化都可以與大別山紅色文化相融合。通過紅色文化和民間文化融合,發展紅色生態旅游,以招商引資、土地入股等方式,讓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到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中來,為當地民俗文化和環保文化的傳承創造良好的社會氣氛。推動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有機融合,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融合,探索出獨特的鄉村振興道路。

制定紅色文化規范

推動鄉村有效治理

紅色文化中涉及的法律和工作制度規范,對當今農村的社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通過學習先進的黨建工作經驗,推進規范化管理。以制訂公約和制度為手段,對思想、政治、組織、制度、文化等建設進行持續強化,規范基層組織建設,統一干部思想,改進農村基層工作作風。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地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按照法律法規進行選舉,建設政治素質過硬、能力水平突出的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要嚴格黨的組織生活,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制度,黨組織要對黨員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對黨員干部進行經常性、嚴肅性的警示教育,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持續增強。第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要對紅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含義進行科學理解。讓基層黨員干部學習革命歷史文化、力行為民服務、發揚無私奉獻精神,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主題黨日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讓黨員干部持續增強黨性修養。

發揮紅色文化效能

提高鄉村振興發展質量

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效能,不斷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如,拍攝與當代元素相結合的紅色文化宣傳片,舉行紅色文化知識競賽,在鄉村開設紅色文化專題宣傳板塊,以此來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利用VR等現代科學技術,通過浸入式體驗,加強村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口口相傳,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依托互聯網,運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短視頻平臺,通過文字和圖片等形式傳播紅色文化。與此同時,還要發揮好主流媒介的傳播作用,大力弘揚紅色文化。

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對于加強思想陣地的建設、堅定人們的文化信心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紅色文化的作用,把其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郭婧婧,講師,榆林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為榆林市科技局項目階段性成果:黨建引領視域下高西溝鄉村振興信息化發展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CXY-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