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文件出臺,旨在推動鄉村旅游與紅色文化的有機結合,助力鄉村振興、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紅色文化作為革命精神的凝聚,具有精神引領、感召群眾、堅定信念的強大優勢。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可為推動鄉村振興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有效助力,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效保障。
優化頂層設計 制定紅色旅游發展規劃
探索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全面融合路徑,首先要加強戰略規劃,優化頂層設計,確立紅色旅游發展藍圖,實現保護與開發的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推動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共同助推鄉村振興中的品牌創建。要科學謀劃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統籌發展中,融入紅色旅游發展。要堅持把紅色旅游景區開發與充分體現鄉村地域特色、文化傳統和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特點的鄉村建設規劃有機結合起來,為打造紅色旅游精品景區、營造良好旅游環境、促進旅游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應該建立科學、可持續發展的保護利用體系,確保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不會對文化遺址和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首先,要結合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進行科學評估和分級,包括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保存狀態和開發利用條件進行全面評估,以確立其在紅色旅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評估和分級,可以明確各個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及保護優先級,為后續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依據。其次,針對不同級別的紅色文化資源,需要采取分類指導和針對性措施。對于文化價值高、保存狀態較好的紅色文化資源,應該加強保護力度,限制開發利用,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其完整性和原真性。而對于開發利用條件較好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適度開發旅游項目,但同時要注意合理規劃,避免過度開發。最后,在推動紅色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保護優先原則,確保在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不會對文化遺址和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要遵循科學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監管,防止過度商業化和文化泛濫。
加強統籌協調 完善紅色文化保護機制
紅色文化資源總體分布較廣,涉及多個行政區劃,由不同的政府部門進行管理。加強統籌協調,意味著需要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工作機制,以便資源共享,聯合開展保護、研究和利用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從建立檔案入手,通過對革命文物資源的全面梳理,構建整體的文物名錄體系,以便合理布局紅色旅游線路;要積極挖掘紅色旅游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等,推動部門協同、城鄉聯動、鄉鄉合作,以匯聚鄉村紅色旅游發展的多元力量;堅持改革創新,統籌規劃鄉村紅色旅游景區景點,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為抓手,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紅色經典景區。
完善保護機制,應包括立法保護、資金投入、技術支持、教育培訓等多個方面。其中,建立與紅色文化特點相適應的保護法規是基礎,同時需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用于紅色文化遺址的修復和保養。此外,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保護也至關重要,可以通過新媒體、數字展覽等形式,更直觀生動地展現革命文物。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 開發紅色文化體驗項目
深入研究歷史與文化底蘊,首先,需要對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這包括紅色文化中的歷史事件、人物、思想,以及這些元素對當前和未來的意義,并將其承載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傳遞給游客,傳播光榮事跡與革命故事,以發揮紅色教育功能。其次,需要評估所處區域內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包括重要的歷史地標、文化場所和文物,為進一步開發紅色文化體驗項目奠定基礎。基于以上措施,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特色,創新文化和旅游產品,如推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主題旅游產品、文化藝術活動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參觀;結合鄉村建設、鄉土人情及農業生產、農村生態,推出體驗類項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出數字類紅色旅游項目,如利用全息投影、AR、VR、裸眼3D技術等將紅色歷史故事進行現代化呈現,同時積極開發電子導游、VR體驗等智慧旅游項目,提高游客體驗。
促進文旅融合 推動紅色文化旅游發展
一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引領,進一步開放紅色旅游市場,激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到鄉村紅色旅游建設中來,推出紅色教育、綠色旅游、休閑度假等多樣化旅游產品,培育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旅行線路、餐飲等業態,以助力紅色旅游與文化、教育、服務等行業同向同行,如建立紅色主題的經典餐館和農家樂。另一方面,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主軸,培育發展紅色旅游名鎮名村。采取“企業+村委會+居民”合作模式,選擇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具有潛在開發價值的村落進行科學開發;結合休閑農業、民俗文化等,推動紅色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打造富有體驗感的紅色旅游小鎮和鄉村,發展紅色旅游、生態休閑、鄉村度假、民俗文化體驗、軍事探險等多元化旅游項目;加強不同地區間紅色旅游景區的協同合作,通過項目串聯、連線村鎮,成片建設紅色旅游鄉村振興示范品牌,促進紅色文化旅游全面發展。
借助新媒體傳播手段 樹立紅色旅游地品牌形象
近年來,新媒體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尤其在文旅宣傳領域,新媒體發揮著重要作用。鄉村旅游市場主體可以結合微博、微信等媒介和應用,利用“互聯網+紅色文化”的方式進行文旅宣傳與推廣。具體而言,可利用微展、微課、微訪談、微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紅色旅游的深入推廣,通過紅色主題打造、營銷模式創新、產品線路宣傳等,不斷提升文旅品牌影響力及知名度;充分運用新媒體矩陣,利用重要節點、紀念日進行文旅宣傳和品牌引導;新媒體要強化“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模式,促進短期傳播效果與長期品牌建設相協同。此外,旅游地的品牌形象不應只建立在宣傳上,還要不斷提升提供高品質的旅游體驗。因此,注重服務質量,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高品質的服務,提升游客滿意度也尤為重要。
(戰麗娜,講師,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旅游消費者行為;魏麗英,副教授,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旅游產品開發;韓竹,講師,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旅游文化。)
【基金項目】2021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產學研專項“牡丹江紅色鄉村旅游開發研究”(編號:1451CXY002);2022年度牡丹江師范學院青年學術骨干項目“鄉村旅游目的地文化價值挖掘利用研究”(編號:QN2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