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點聲音>

紅色資源如何融入旅游思政教育?

202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有序發展紅色旅游,保護、管理和運用好紅色資源。

202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有序發展紅色旅游,保護、管理和運用好紅色資源。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制定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以“用好紅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在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精神、意志的凝練與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核心的紅色遺存和紅色精神。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有助于樹立文化自信、繁榮文化事業、建設文化強國。紅色資源融入旅游思政教育,可以引導青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

旅游思政教育指依托旅游資源、旅游活動、旅游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旅游旅行、研學研修、實習實訓等方式,在社會實踐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育人效果的教育形式。紅色資源融入旅游思政教育的意義有幾點,首先是強化政治引領。青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事物缺乏全面的認知和判斷,易受不良影響,需借助紅色資源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向青年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可以通過將革命歷史、革命精神與旅游活動相融合的方式,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空間,讓青年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光輝歷史,切身體會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深刻領悟紅色資源內涵和價值,樹立主流價值觀,激發愛國熱情,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

其次是陶冶道德情操。思政教育是培養公民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紅色文化蘊含著愛國守法、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優秀道德品質,發揮課程思政的浸潤作用,融入紅色資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青年的道德素養。一方面,青年可以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中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繁榮做出的巨大貢獻,真切體會中國如今的安定團結、繁榮富強來之不易,深入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強化自身的家國情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紅色資源融入旅游思政教育,不僅可以宣傳在經濟建設、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還可以將節約資源、尊重自然、愛崗敬業等具有時代特色的道德品質植根于青年內心,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

如何實現紅色資源融入旅游思政教育?要從全局視角統籌利用紅色資源,建設集紅色精神、知識、故事于一體的沉浸式紅色旅游體驗研學基地。鼓勵青年到紅色研學基地參觀學習,并通過音頻、視頻等素材和新穎的文物展示方式,聆聽紅色故事,激發青年的情感共鳴。結合青年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將紅色資源與當地民風民俗、節日慶典相結合,針對新時代特點,開發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特色鮮明、形式豐富、具有明確導向的研學旅游線路。設計紅色研學產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VR技術、AR技術,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青年隨時隨地可以感受紅色文化。

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愛國教育功能路徑。注重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紅色旅游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通過“大思政課”,進行紅色精神教育、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青年愛國情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造網絡虛擬3D紅色景點,助力智慧景區建設,開展數字化宣傳活動,增強青年感官體驗,展示中國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創新文化傳播載體。著力培養青年愛國情懷,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啟智潤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其次,認同教育功能路徑。構建文化傳播矩陣,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以微信、微博、抖音等為代表的商業平臺,打造多元化傳播矩陣;凝練民族精神內核,打造一批以紅色精神、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專題旅游網站,整合話語傳播載體,保持紅色文化資源底色;增強青年情感歸屬,通過線下景區、線上新媒體釋放更多紅色能量,增強青年對歷史、社會等的認同。

再次,感恩教育功能路徑。通過繪畫、音樂、電影、戲劇、電視劇、短視頻等,豐富事件遺存形式,在融媒體平臺發布,形成豐富多元的紅色故事留存形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真事作為原型,提煉其紅色精神,適當進行藝術加工,塑造個性鮮明、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講述先烈英雄事跡,鼓勵學校與紅色旅游景區、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等開展密切合作,收集民間流傳下來的紅色故事,以新媒體形式進行再改編,用生活化、故事性強的敘事邏輯將英雄事跡講述出來,通過“青年紅色講解員”,講述紅色故事、闡述紅色精神。組織相關院校結合特色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拍攝制作紅色旅游資源的相關視頻,依托“青年大學習”傳播體系,打造“思想引領+紅色旅游”的青年研學課程。

最后,環境教育功能路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旅游帶動紅色文化旅游地環境保護,設計綠色旅游產品和線路,兼顧山水草木等重點區域,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特色旅游活動,通過開展自主性、個性化、目的性的專題旅游,宣傳生態環保做法。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