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點聲音>

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協同作用

紅色旅游作為弘揚革命傳統、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在教育領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積極發揮紅色旅游資源的獨特育人價值,并將其有機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紅色文化的情感共鳴形成心理教育的協同效應,進而在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基礎上,有效培育大學生健康心理素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大學生群體面臨著學業、情感、自我認知等多方面的挑戰,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高發趨勢。與此同時,紅色旅游作為弘揚革命傳統、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在教育領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積極發揮紅色旅游資源的獨特育人價值,并將其有機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紅色文化的情感共鳴形成心理教育的協同效應,進而在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基礎上,有效培育大學生健康心理素養。

制定紅色旅游與心理教育相協同的教育計劃

高校應基于紅色旅游的文化育人價值,合理規劃紅色旅游育人方案,并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紅色旅游方案中,在頂層設計層面實現紅色游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育人。高校需科學選擇紅色旅游目的地,尤其應選擇具有豐富革命歷史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如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情感共鳴。同時,紅色旅游計劃的制定要注重時間和節奏的平衡。高校在設計紅色旅游活動時,既要避免過于緊湊的活動安排導致學生疲勞,也要確保活動的連貫性和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在規劃紅色旅游計劃時,高校應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游學活動的核心目標之一。教育目標的設置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情緒調節與表達,即借助紅色旅游中歷史事件和革命先輩的故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情緒共鳴,通過適當的表達(如書寫感悟、分享心得)釋放情緒,緩解心理壓力。二是自我認知與價值觀培養,即通過革命先烈的事跡引導大學生反思自身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抗壓能力與心理韌性,即通過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經歷,啟發學生積極面對挫折與挑戰,培養其心理抗壓能力和心理韌性。

圍繞紅色旅游資源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

在紅色旅游過程中,高校可圍繞紅色旅游地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同時通過特定活動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其一,高校可以結合紅色旅游地的文化特征,設計情境復現活動。情境復現活動可通過模擬歷史場景,讓學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真實氛圍,從而激發其情感共鳴。例如,利用紅色旅游地現有的歷史遺跡,再現關鍵歷史事件,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心理狀態,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二,高校可組織感悟書寫與反思活動,引導學生更深刻地內化紅色精神,同時表達個人情感,緩解心理壓力。例如,組織學生撰寫給革命先輩的一封信或對未來的愿景,或者記錄參觀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書寫日記的形式釋放情緒和思考人生。其三,高校可以組織莊嚴的紀念儀式。例如,在烈士陵園等地舉行默哀儀式、獻花儀式等,讓學生們懷著虔誠的心情緬懷先烈,進而使學生在沉思中感受革命精神。在這樣肅穆的氛圍中,學生們能夠通過內心的洗禮,產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更能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勵自己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踐行先輩們的理想和追求。

持續開發紅色旅游資源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有效利用紅色旅游資源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校與相關部門需要持續開發、整合相關紅色資源,有效地服務于教育目標。一方面,高校可與當地紅色旅游景區、旅游管理部門、文化企業等進行合作,共同建設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在多方合作建設下,教育基地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如資金、技術和專業指導,既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沉浸式學習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的環境,還可以組織開設專業的心理健康相關的研討會和培訓班,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例如,基地可以開展關于抗壓能力、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的培訓活動,借助歷史故事和革命精神傳播,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

另一方面,高校還需整合紅色旅游資源,構建教育資源網絡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課后甚至遠程學習與紅色旅游相關的內容。例如,高校可以與相關紅色旅游景區合作,收集和整理豐富的歷史資料、影像資料和專家講解,開發在線課程,課程內容可涵蓋紅色旅游景區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及革命精神等,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深入了解紅色歷史資源。校方還可以在平臺上發布紅色文化主題的講座、心理輔導課程等,幫助學生在學習紅色歷史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加強紅色旅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與實踐

為了持續推進紅色旅游資源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有序開發,高校應充分依托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多學科融合的優勢,聯合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和文化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建一支專門的研究團隊。研究團隊不僅要從紅色文化的思想內涵、精神力量和教育意義等多維視角進行深度剖析,還需注重與當代大學生心理特質和成長需求的結合,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價值。例如,通過研究革命精神中的抗壓能力、堅韌意志和理想信念,探索其對大學生應對學業壓力、明確人生方向、增強心理韌性的積極影響。在系統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可以建立科學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模型,更清晰地揭示紅色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之后的紅色教育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同時,研究團隊可以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和活動手冊,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動素材,為教育工作者開展活動提供實用工具。

除強化研究外,高校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發展,要主動將紅色旅游資源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主題和內容包括如何利用紅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變化、如何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心理咨詢和輔導中,以及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紅色旅游資源來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和社會責任感等。通過系統的培訓,教師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旅游資源的豐富內涵及其在心理教育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例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實務高級研修暨“紅色心育”主題論壇,將“紅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引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學會利用紅色故事或革命事跡幫助學生采用正確的途徑和方法宣泄自己的沖動情緒。

高校應積極探索紅色旅游資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既要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感,也要幫助大學生在紅色文化實踐中不斷磨礪自身意志,在紅色文化情感共鳴中提升心理素質,成為心理健康、精神富足的新時代青年。

(王薇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院)

本文系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AI賦能思政教育的師資培訓”(編號:23080545807425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