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紅色頭條> 最新動態>

創意無限,“紅色+”旅游煥新出彩

早春,山間的冰雪還未消融,旅游熱潮肆意涌動,1933廣場上游人如織、薛家寨景區游客重走紅軍路、滑雪場開啟“人從眾”模式……“紅綠白”三色交融,照金紅色文旅小鎮“出圈”映照著革命老區的滄桑巨變。

客流“燃”爆照金國際滑雪場

照金的底色,紅彤彤、亮晶晶。

這里曾燃起革命火種,成為西北革命的搖籃,孕育形成了偉大的照金精神。

硝煙散去,山河滾燙。后輩們接續奮斗,紅色基因代代傳,闖出一條發展紅色旅游、振興老區的新路子。

早春,山間的冰雪還未消融,旅游熱潮肆意涌動,1933廣場上游人如織、薛家寨景區游客重走紅軍路、滑雪場開啟“人從眾”模式……“紅綠白”三色交融,照金紅色文旅小鎮“出圈”映照著革命老區的滄桑巨變。

近年來,陜西銅川照金堅持“無傷痕開發、紅色即民生、景鎮融合發展”理念,持續創新“紅色+”旅游業態,構建了包含紅色教育、康養休閑、冰雪旅游多業態的旅游產業體系,鄉親們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保護+活化,紅色旅游更火熱

照金是一座紅色資源的富礦,留有革命遺址、紅色文物、革命故事,彌足珍貴。

申報完成2024年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項目、策劃包裝文物保護項目、定期開展文物安全風險隱患排查……一處處革命遺址得到精心修繕和保護,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照金精神的重要陣地。

保護好更要利用好。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旅游才更有生命力、更具競爭力。

走進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仿佛穿越時空,一張張圖片、一件件紅色文物訴說著風云激蕩的革命歲月。

“為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軟件上講解內容要常講常新,硬件上通過現代化聲光電等陳列技術手段精心布展,再現革命場景,讓紅色資源更吸睛。”照金紀念館講解員劉佳介紹。

10年來,照金紀念館創新“走出去”“請進來”的宣教模式,打磨專題思政課30余個,編排紅色節目60多個,策劃精品展覽3個,接待游客1100余萬人次。先后舉辦“照金精神”全國巡展64場,走進48座城市,約460萬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洗禮。

陳家坡會議舊址前很火熱。照金干部學院特聘的現場教學老師杜天祥身著紅軍服,一口老陜腔,快板在手中上下翻飛,“陳家坡,不一般,明燈廣場在眼前;明燈亮,明燈紅,明燈照耀向前行……”

“自編的順口溜很有特色,快板說唱里不僅有黨史還有生動的革命故事,這次紅色之旅令人印象深刻。”游客們對于這種紅色文化傳播方式,連連稱贊。

同時,豐富紅色產品供給,賦能紅色旅游,積極整合開發區域內紅色資源,豐富紅色研學線路,打造“紅色照金研學”產品集群和特色線路,策劃精品線路7條。圍繞紅色文化,創作兒童劇《紅軍小學》等紅色題材劇目,打磨提升大型情景組歌《紅色照金》。

會說話的“紅色資源”帶火紅色之旅,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照金這片熱土。目前,照金景區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600萬人次,紅色旅游成為老區振興的新引擎。

創新+實踐,紅色教育更入心

照金是一本厚重的紅色史書。一批又一批干部群眾, 在這里接受紅色革命教育,追憶革命歲月。

革命舊址是重溫紅色記憶的生動課堂。目前,景區依托照金紀念館、紀念碑、1933廣場等紅色教育系列設施,以及照金干部學院、薛家寨、兔兒梁、陳家坡等研學教學點,已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學生研學、干部培訓為主的紅色教育產業,打造全國知名紅色教育高地。

“我們以紅色資源為核心,構建以參觀學習+課堂教學+現場體驗+重走紅軍路的沉浸式活動教學培訓體系,寓教于游、于學、于行。”陜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艷兵說,同時,積極打造實景體驗感強、互動參與感好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讓紅色教育回歸現場實踐。

“在薛家寨景區,我參與了重走紅軍路、獨輪車運送物資、護送雞毛信等活動,有趣味更有意義。下次要帶著女兒體驗一下。”近日,來自西安的張樂身臨其境接受紅色教育,對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入了解。

同時,紅色研學上推陳出新,自主研發了以“紅色教育+自然科普+實踐體驗”為核心的研學游產品,重磅推出《傳承紅色基因,重走紅軍路》《探索照金自然奧秘》等精品研學課。

“2024年,我們舉辦紅色研學、暑期夏令營等推介活動10余場,全年接待紅色研學人數80余萬人次。”照金景區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融合+延伸,冰雪產業更強勁

2月7日,照金國際滑雪場人頭攢動,白色的雪道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滑雪愛好者馳騁雪道,體驗速度與激情,留下道道優美的弧線。

2015年,建成了占地近1000畝的陜西大型戶外冰雪運動基地——照金國際滑雪場,打破了照金淡季旅游的瓶頸。近年來,冰雪產業成為照金的新名片,也成為老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帶動了近千個就業創業崗位,冷資源釋放熱效應。

季耀存是照金國際滑雪場的職工,每年雪季是他最忙碌的時段,造雪、維護場地安全絲毫不馬虎,數年來從一名場地維護員成長為場地經理。“我是咱照金村村民,過去背井離鄉打零工,一年到頭也落不了幾個錢。現在在滑雪場工作,每個月能掙5000元,真是端上了‘雪’飯碗。”

冰雪產業融合當地商業、文化、旅游等元素,不僅延長了產業鏈,也帶動照金革命老區餐飲、住宿、夜經濟等一系列消費增長。

照金村村民曾耀輝很有生意頭腦,“滑雪場里來自省內外的游客特別多,我瞄準商機,2024年12月中旬在雪具大廳二樓開了家咸湯面店,生意很紅火。”

“我們以冰雪資源為優勢,圍繞照金國際滑雪場,讓冷資源釋放熱效應,為老區振興發展注入動能。”照金國際滑雪場總經理高亮說,截至目前雪季接待量約20萬人,自建成運營以來增長了10倍。

照金“紅色+”旅游持續火熱,是銅川紅色旅游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銅川市多措并舉加快紅色旅游發展,照金紅色文旅小鎮、郭秀明紀念館、紅色軍臺嶺等一批紅色旅游景區建成,紅軍大本營薛家寨、陳家坡會議舊址等革命舊址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照金精神主題宣傳活動走出陜西、走向全國,銅川紅色旅游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據悉,去年以來銅川市在文化旅游產品供給、公共服務、產業融合、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旅行業現代化治理等方面實現多點突破,新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3A級旅游景區3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家,實施文旅項目40個,完成投資5.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