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點聲音>

科技賦能文旅:從革命老區到科普研學高地的轉型之路

——?四川恩陽區科旅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與啟示

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時代浪潮下,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以“科技+文旅”為突破口,將前沿科技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科旅融合新模式。

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時代浪潮下,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以“科技+文旅”為突破口,將前沿科技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科旅融合新模式。依托政策紅利、資源稟賦與創新實踐,恩陽區塑造“科技范、運動范、潮流范”文旅新名片,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全國科旅融合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緣起:政策、資源與市場的三重共振

恩陽區的科旅融合發展之路,源于政策疊加、多方協同與獨特優勢的耦合效應。

政策引領,錨定賽道。在國家“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和四川省“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戰略指引下,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要求,恩陽區錨定“科普研學”細分賽道,將科技元素注入文旅產業,結合地方“文旅強區”規劃,構建起以科普視聽為核心的產業框架,打造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創新標桿。

優勢筑基,魅力彰顯。恩陽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坐擁“米倉古道”“川陜蘇區”“千年米倉第一鎮”等文化IP,兼具“南北分界”的地理獨特性,以及恩陽機場、高鐵、高速等立體交通網絡的完善。隨著恩陽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天府旅游特色縣的建成,鄉村振興的推進和“營城聚人”戰略落實,為科技賦能文旅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

多方協作,共創價值。近年來,恩陽區積極探索文旅產業特色發展之路,恰逢2024年四川傳媒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接四川省舉辦“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研學機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傳媒學院等多方主體同頻共振,《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等行業頭部資源強勢入駐,多方聯動下,恩陽迅速搭建起科旅融合平臺。

實踐:以“高快精新”跑出恩陽速度

恩陽區通過高標準定位、快速響應、精準配置與技術創新,快速實現科旅融合從藍圖到現實的跨越。

高標定位,搶占賽道。依托川傳影視硅谷的虛擬現實與超高清技術,以“科普視聽”為主題,以“科普大視界”為載體,高標準呈現了16K球幕影院、元宇宙光影館、大巴山影像記憶館等數字化場景,旨在打造大型數字文旅產業生態圈和國家級科普視聽產學研基地。

快速響應,高效執行。恩陽區從2024年10月開始項目對接,到2025年1月25日“科普大視界”開園僅用4個月時間,通過專班推進、資源整合,實現從規劃到運營的無縫銜接,完成“科普大視界”開園及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舉辦,充分展現了“恩陽速度”。

精準配置,以“會”引領。按照“科技引領、科普惠民、多方聯動、優勢互補”原則,引入“知識就是力量”IP和行業頭部企業,策劃“一周一專家、一月一院士、一年一大會”系列活動,圍繞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主題開展科普教育,構建“科普+旅游+教育”的產業閉環。

新技術驅動,新業態呈現。運用虛擬現實、超高清顯示、AI交互等技術,形成了1個16K LED球幕飛翔動感影院、10個元宇宙光影館群落、1個大巴山影像記憶館的“1+10+1”數字光影場館矩陣,1個全國首個“知識就是力量”科普視聽館,推出《飛越蜀道·千年米倉》等本土文化視聽作品,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大國重器與歷史人文,實現科技與文旅的深度碰撞。

成效:“融圈建鏈”科旅融合賦能區域振興

恩陽區的科旅融合創新實踐,不僅帶動經濟增長,更重塑了區域形象和產業生態。

產業帶動效益顯著。2025年春節期間,全區共接待游客106.58萬人次,帶動綜合收入6.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6.76%。其中,“科普大視界”累計接待游客19.55萬人次,同時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大幅度提升,恩陽住宿平均入住率96.2%,同比增長15%。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期間,全區共接待游客83.3萬人次,帶動綜合收入4.9億元。

品牌影響力“破圈”。活動期間,全國66家媒體發布原創內容1515篇,全網瀏覽量突破7.3億次,全網互動評論1012萬余條。“科普盛宴”話題登上湖南衛視《跟著課本去旅行》等綜藝節目,推動恩陽從區域品牌走向全國。

民生與產業“雙向奔赴”。恩陽區是四川省“39個欠發達縣域之一”,通過“國家級、科技味、潮流范”科普大視界打造,紅色文化與科技體驗的結合,增強了老區人民的獲得感與文化自信,并滿足研學教育、青少年科普教育等需求。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恩陽區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幸福產業融合的獨具特色的恩陽旅游發展之路。

啟示:縣域文旅“換道超車”的恩陽經驗

恩陽的實踐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5點核心啟示。

“優勢+賽道”,促成科旅融合創新發展。立足地域特色,精準選擇細分賽道。恩陽以“科普研學”為切口,將紅色文化、米倉古道文化與前沿科技結合,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形成“行業有勢頭、政策有要求、企業有訴求、市場有需求”的地方文旅產業特色發展“換道超車”路徑。

“速度+激情”,促進科旅融合協同發展。我國文旅行業已駛入快車道,發展機會稍縱即逝,唯有擁有速度與激情,形成政府、資本、技術、建設、運營、宣傳等多方高效協同,各級部門和跨區域聯合,搶抓機會,快速反應,敏捷行動,方可成為行業引領者。

“民生+產業”,打造主客共享幸福產業。恩陽區把青少年科普教育、研學實踐、紅色文化教育、文化自信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等民生事業與文旅產業、科教產業、文創產業、視聽產業等深度融合,主客共享,打造兼具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幸福產業”,形成恩陽特色的文旅發展之路。

“大局+細節”,推動科旅融合綠色發展。恩陽區科旅融合發展既謀大局,更注重細節雕琢,在綠色建筑、環保節能、資源利用、環境友好、場景氛圍等細節打造上拈斷髭須,在內容生產上精雕細琢,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產品+平臺”,構建可持續發展開放機制。科普大視界不僅形成一批新業態和新產品,更是一個產業平臺,是多個產業融合發展載體和孵化基地、高品質的青少年科普基地、高品質研學實踐基地、文博旅游體驗場景、科技應用與孵化基地、文旅及科創人才聚集高地、文創產品創造基地等,演繹更多可能。

展望:從“開門紅”到“長紅”的進階之路

未來,恩陽需在以下方面持續發力。

強化IP運營,推動價值共創。深化“科普大視界”IP價值,以平臺化運作理念,進一步深化和創新平臺運作長效機制,規范化運作流程,以開放式思維,緊盯教育端、家庭端、企業端、資源端、政府端挖掘市場,聚合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項目價值共創中,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形成科旅融合產業集群。

構建生態鏈,提升國際競爭力。依托川傳影視硅谷技術優勢,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拓展“科普+”應用場景,推動科普視聽作品出海;加大在非遺傳承與民俗體驗、紅色旅游與思政教育、科普視聽與地質探索等領域的課程研究。完善研學產業體系,力爭打造“中國研學實踐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級科普研學示范基地”,形成國際文旅生態鏈。

創新內容生產,深化產業融合。挖掘本土文化資源,結合數字技術開發多元化產品;積極推動衍生產品開發,如科普教具、文創產品、伴手禮、時尚文玩、學生用品等,拓展產業鏈,釋放附加值;探索“會+”模式,通過論壇、路演、公益培訓等,釋放“會經濟”潛力。

從革命老區到科旅融合高地,恩陽的轉型之路印證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層邏輯。其經驗表明,縣域經濟可以通過科技賦能、資源整合與高效行動,在文旅產業中實現“換道超車”。未來,恩陽將持續深耕內容、強化運營,致力于成為全國科旅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為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