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以“紅”為驕傲的城市,85年前,一代偉人在此寫下了生平“得意之筆”,演繹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經典傳奇。這是一座以“綠”為自信的城市。綠色生態、綠色產業、綠色文明是這座城市的財富和生命力。這里有高達8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以及被稱為“古生物活化石”的桫欏,“到赤水洗肺”開創了生態旅游模式。85年后,這座城市也出“奇兵”,依托天然的生態環境和濃厚的紅色文化,立足自然生態稟賦,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憑借長征精神奮發,著力筑牢紅色之“魂”、精神之“鈣”、發展之“基”,通過打造紅色基地、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紅綠”交相輝映的特色發展之路。
青山藏不住,“紅綠”正芳華。這就是地處黔北川南之交、全國第一個以行政區命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贊譽為“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鄉、桫欏王國、革命圣地”的貴州赤水。
傳承:紅色旅游主打文化品牌
紅色的赤水河靜靜流淌,曾經商賈云集舳艫千里,幾多順流逆流兒女情長,都在河水的來去與漲落間上演;紅色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這里是中國面積最大、最連片的丹霞分布區。
如何將這片紅色之地推陳出新,世代傳承?赤水市一錘接一錘地做出強有力的舉措。坐擁紅色資源,赤水堅持用全球視野來審視和謀劃旅游發展。2013年以來,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高規格工作領導小組,先后聘請美國PGAV、日本隈研吾建筑都市事務所、王志綱工作室等國際國內一流的旅游策劃規劃團隊,制定了《赤水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5個規劃體系,將紅色旅游作為重要篇章進行了規劃編制。
赤水市提出“整合紅資源,打造紅基地”,依托紅軍“四渡赤水”歷史遺跡,采取“政府+市場+社會建設”方式,將長征遺址遺跡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紅色基地。現已建成“四渡赤水”一渡渡口——元厚紅軍渡口、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耿飚將軍紀念館、黃陂洞戰斗遺址、中共赤合特支舊址等現場教學基地,積極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后建成赤水市博物館、江西會館等多個陳列館和紀念館,展示紅色展品2000余件、紅軍長征紀念實物100余件。
此外,赤水市還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紅色文化品牌,確定了“丹青赤水·康養福地”的旅游宣傳主口號,打造了《赤水印跡》、四洞夜游等文化旅游品牌;舉辦了“四渡赤水”冬泳賽、“四渡赤水”赤水河谷戶外三項挑戰賽等系列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深入開展“重走長征路聚力奔小康”“弘揚長征精神·傳播紅色文化”“萬人唱紅歌”“重走長征路·暢游赤水河”系列活動,利用“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培育紅色赤水情結,展現紅色赤水風采。
發展:綠色生態助力旅游轉型
在這里,兩億年前的原始生態環境依舊,五萬多株桫欏婀娜生長;在這里,130萬畝竹林,意味著平均每一個赤水人就擁有四畝竹林,冠絕中華。
赤水擁有國家級以上旅游資源8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家,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等40多張國家級名片。
2019年,赤水市因旅游資源豐富、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發展旅游潛力巨大等優勢成功入選“2019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這些名片不僅僅是榮譽,更是赤水打造生態旅游經濟升級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赤水市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引領,著力打造立體生態農業、綠色低碳工業和生態旅游業,一躍成為貴州森林覆蓋率最高、綠色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赤水積極建設綠色城鎮,廣泛開展綠色機關、綠色鄉鎮、綠色企業、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4個社區、31所學校被命名為貴州省級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
赤水流詩意,丹霞立畫屏。如今的赤水,以打造“現代生態宜居城市”和“國際康養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堅守生態和發展紅線,堅持在旅游扶貧、廁所革命、規劃審查、融資方式、交旅融合、環境保護、文明旅游、品牌營銷等方面進行創新,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營造良好旅游氛圍,真正實現“快旅漫游”的同時,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共存:“紅綠”融合釋放富民效應
紅色鑄造了赤水的文化底氣,綠色成就了赤水的生態底氣,如何讓“紅綠”交相輝映,更好更快發展,釋放出富民效應?赤水市委、市政府給出了答案。市政府辦發布《赤水“紅綠結合”旅游發展現狀與分析》中明確提出,“將‘紅色’文化底蘊與‘綠色’生態資源的融合發展將是赤水旅游的一大特色”,未來,赤水將是一座“紅綠”相映的城市。
堅持推動“紅色+旅游”行動。赤水堅持“紅色為先、全面推進”的思路,大力實施“旅游+”行動,串聯紅色旅游區(點)50余個,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3條,推動遵義與黎平、通道、仁懷、赤水、瀘州、重慶、廣安等紅色區域組合連接,形成以“重走長征路,再渡赤水河”為主題的紅色旅游熱線。
堅持豐富“紅色+體驗”業態。將紅色旅游與體驗旅游深度融合,建成全省首家智慧旅游房車服務中心、低空飛行、模擬飛行、水上漂流、4D影院等新興業態,初步形成水陸空全方位旅游體驗格局。投入60億元在長江半島、廟沱半島、涼江半島打造紅色兼休閑為一體的“水、陸、空”主題樂園。成功開發“四渡赤水”VR戰爭游戲項目,真實再現1935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役,體驗人數達5萬余人。依托丙安古鎮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規劃打造丙安長征小鎮,配套建設紅色文化講習所、紅軍客棧、紅軍街、旅游配套服務設施等。
堅持發展“紅色+綠色”經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紅色文化、生態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打造紅與綠交相輝映的赤水旅游主旋律,推進紅色資源與園區、城區、景區和竹城、丹霞城、休閑旅游度假體驗城、大數據康養城有機整合、統籌融合發展,運用科技推廣、線路連接、產品捆綁等方式,加快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包裝、商品開發和品牌宣傳。截至目前,建成工業旅游網點6個,開發出了丙安紅、紅赤水桫欏妹、黔老翁曬醋、竹韻等特色旅游商品300余個。
2019年,赤水成功創建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業成為全市的重要支柱產業,紅色旅游散發出強大的活力。
赤水市丙安古鎮保護與旅游扶貧開發項目結合農村“三變”經驗,以入股、入社等多種模式,帶動大批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群眾成為發展紅色旅游業的主人翁,激發了紅色旅游產業的內生動力。2019年赤水市全年旅游總收入231.67億元,旅游總人次1925.7萬人次,其中紅色旅游總收入37.5億元,接待人數約為750萬人次,讓數萬市民群眾成了旅游扶貧的參與者、受益者,帶動4000余戶1.3萬余名貧困群眾依靠旅游脫貧致富。
赤水人民正奮力譜寫著美好幸福的樂章,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紅綠”交相輝映的特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