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經過黨組織兩年多的考察,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大三學生的佟華齡成為了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大一剛開學我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談起入黨初心,已到耄耋之年的佟華齡神采奕奕,目光堅定。
“我能成長起來全靠黨的培養。我認為黨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忠誠于黨,盡職盡責,為黨分憂,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
在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佟華齡始終堅守初心,擔當實干,在工作崗位上奉獻青春和汗水,伴隨中國旅游業一同發展壯大,見證了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快速提升。
“成為一名旅游人是我的光榮”
1963年,佟華齡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后入職中國國際旅行總社(以下簡稱國旅總社)翻譯處工作。國旅總社是195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成立的,起初是隸屬國務院的外事接待單位。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需要與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國旅總社像一扇連接世界的窗口,讓其他國家的人們通過旅游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在國旅總社擔任翻譯的幾年中,佟華齡接待過許多國家的領導和團隊,也遇到過一些突發狀況,但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問題,他都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盡職盡責地完成各項任務。
1974年,菲律賓工商界代表團來華訪問,外交部安排佟華齡負責接待工作。
“代表團到中國的第一天,團內一個人便找到我,希望把一封菲律賓總統馬科思寫的親筆信交給中國領導人。”事發突然,佟華齡在仔細了解情況后立刻向總理辦公室匯報。
“當時周總理的外事秘書給我打電話,說總理看過信后非常重視,決定第二天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這個代表團。這次接見為一年之后中菲正式建交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段經歷讓佟華齡記憶猶新。他表示,早期旅游發展和外交事務緊密相關,自己從事旅游翻譯和接待工作,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20世紀70年代,中國跟西方國家的交往逐漸增多,許多國家對中國的發展也比較好奇。因此,申請來中國旅游和訪問的外國代表團越來越多。”
佟華齡曾接待法國訪華團,團隊中包括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部長和盧浮宮館長。“我們去參觀故宮,大概一天半的時間,每個大殿都看得很仔細,看完之后他們感到非常震撼,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別感興趣,表示也想到其他城市去看一看。但新中國成立后很多城市都不對外開放,每年的接待名額也有限制。直到1978年,這種情況發生了徹底改變。”
“為國家旅游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確立對外開放政策,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鄧小平同志非常重視旅游產業的發展,使廣大旅游從業者備受鼓舞。”
1979年,鄧小平針對加快發展旅游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要把旅游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經濟性產業來發展”。在一系列政策方針的指引下,旅游工作實現了從“政治接待型”到“經濟經營型”的轉變。旅游業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一種開放的、有活力的新的發展模式逐漸形成。
然而,隨著來中國旅游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當時國內能達到西方人居住標準的酒店非常少,不僅房間數量不夠,相應的配套設施也很不完善。有些國外旅行團來了之后只能在大堂休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領導決定采用合資方式建設北京國際飯店。”
1982年7月,佟華齡被任命為北京國際飯店總經理,負責北京國際飯店的建設、管理工作。
“從我接手到最后酒店建成大概花費三年時間,這期間我帶領團隊到國內外做了大量的考察工作,對酒店的設計、裝潢、預算等各個方面進行把關,深入了解國外酒店設計、管理的先進理念。”
佟華齡表示,酒店建設完成不是最終目的,如何將其更好地、持續地運營下去,推動國內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是他當時最關心的問題,而其中最緊要的就是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成立之初,北京國際飯店大概有1500名服務人員,這些人大多是從社科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等幾所高校的畢業生里選拔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從北京飯店等幾家大型飯店的餐飲部調派的人手以及社會招聘人員。我們先在國內針對英語和電腦設備對他們進行培訓,之后再送到美國、墨西哥坎昆、菲律賓馬尼拉、日本、意大利等地的五星級酒店學習那邊的管理經驗,還開辦了一些職業高中,作為酒店的后備人才儲備庫。”
與此同時,佟華齡去美國和法國考察時發現,當地五星級酒店會對餐食進行營養分析,中國在這方面研究很少。于是,佟華齡回國后決定在北京國際飯店設立營養分析室。
“我從北京大學請來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針對川菜、淮揚菜、粵菜、山東菜等幾大菜系以及全素菜做營養分析,并在烹飪方式和食材選擇上不斷改進,使其更加符合高端五星級酒店的餐飲服務標準,滿足不同游客的飲食需求。”
在擔任北京國際飯店總經理的幾年中,佟華齡積極發揮帶頭作用,立足實際、善于學習、勇于創新,體現了一名黨員干部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優秀品質。就像他自己說的:“我要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在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年輕黨員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1990年,佟華齡調回原國家旅游局擔任辦公室主任,為加強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設,他在工作之余籌備設立信息中心。同時,組織召開全國旅游系統辦公室主任會議,對系統流程、工作流程進行輔導,詳細解答電腦辦公的疑點、難點問題。此后,佟華齡還擔任過原國家旅游局的新聞發言人,直到退休前依舊奮斗在崗位一線,為中國旅游事業的發展持續貢獻光和熱。
“能將一生奉獻給國家的旅游事業,為黨和國家做出一點貢獻,我感到非常自豪。”佟華齡說。
“雖然現在退休了,但我永遠心系黨和國家的發展。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困境中走到今天,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的有力舉措,都讓我由衷贊嘆,也更加為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感到驕傲。”
被問到對年輕黨員有什么期許時,他表示,年輕黨員要樹立遠大理想,敢想敢干,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年輕黨員要堅定信仰、立足實際,在日常工作中踏實勤懇、真抓實干,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工作中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