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李仁年:人老心不老 身退情不退

在波譎云詭的時代,她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在書籍的海洋中尋找真理,自覺學習圖書分編業務;在敏銳地嗅察到知識分子的春天即將來臨之際,她經過反復思考,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在心底默默將黨員考察期定為終生;在離開工作崗位安享晚年的時候,她仍然心系黨和國家的未來,關注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保持著政治理論及文化知識學習的好習慣,人老心不老,身退情不退。

在波譎云詭的時代,她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在書籍的海洋中尋找真理,自覺學習圖書分編業務;在敏銳地嗅察到知識分子的春天即將來臨之際,她經過反復思考,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在心底默默將黨員考察期定為終生;在離開工作崗位安享晚年的時候,她仍然心系黨和國家的未來,關注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保持著政治理論及文化知識學習的好習慣,人老心不老,身退情不退。

正是一代代像她一樣的同志默默無聞、辛勤耕耘,才造就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史。讓我們走進她的家中,聆聽她與黨、與圖書館事業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仁年老師,一位為圖書館事業兢兢業業、始終葆有黨員本色的慈祥老者。李仁年1949年進入小學,用她的話講,是在紅旗下接受教育長大的。1965年,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圖書館。工作不到一年,因時代原因,中外圖書資料的采集收藏數量驟減,形成了國圖館藏的一個“斷層”。曾在1964年被中央批準的“北京圖書館建設新館的方案”也擱淺了。談到這,李老師難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的遺憾惋惜之情。

在那個動蕩年代,人心如浮萍,飄搖無依,一張書桌成為李仁年的小島。她深知“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盡情地閱讀俄文版和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提升思想認識,并暢游在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著名俄國文學家的原著之中,鞏固所學的外語知識。此外,在當時“重政治、輕業務”的風氣下,李老師跟著組內的同志們一起自覺學習圖書分編業務、整理目錄,為恢復正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正是這段時間的知識儲備,使得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應手。

特殊時期各項工作大都停滯不前,深處巨變之中的李老師無暇顧及入黨事宜。終于“四人幫”被粉碎,云散月明,生產生活回歸正軌,圖書館也踏上了高速發展之路,尤其重視對中青年知識分子的培養。

就在這時,李仁年所在處的黨支部書記找到了她,與她就入黨事宜進行談心。支部書記講道,“入黨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為了擔負起更大的責任”,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后,在1983年春節前的一天,李仁年有幸參加了“青年干部和中青年知識分子座談會”,薄一波等中央首長,中宣部、中組部、文化部等部委的主要領導,以及380名社會各界的中青年知識分子及干部代表應邀參加會議。幾位中央首長發言的中心內容都涉及知識分子問題,提到“十二大”以后,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國家需要大量培養和選拔人才,希望更多年富力強、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干部和知識分子接班,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李仁年心潮澎湃,她仿佛聽到了一個聲音:“知識分子的春天來了!”座談會結束后,她經過反復思考、自我審視,莊嚴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剛剛進入圖書館時,她也曾感受過初入職場的興奮與未知,也經歷了自我否定與迷茫。學生時期不了解職場,心里會有一些不現實的設想,等到真正走入工作崗位后,難免遇到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所學專業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等。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竟然終日將時間耗費在技術含量低的排列卡片上,彼時的李老師也曾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經過長時間與老同志接觸,她終于明白,凡事都需要從基礎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地積累,才能構筑起圖書館事業的宏偉殿堂。作為一名圖書館員就要擔得起任何工作,了解圖書館各項業務。時間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當李老師成長為俄文編目組副組長時,她很感謝當初的這段經歷,讓她熟悉整個工作流程。

1984年3月,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國圖掀起了機構改革大浪潮,將中外文的采訪部、編目部合并后拆分為中文采編部和外文采編部,李仁年被任命為外文采編部主任。正是這一年,她結束了預備期,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她時刻銘記老支書的一席話,將帶動群眾共同進步看作自己的職責。她認為黨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自律,所作所為要符合黨員稱號,要聽黨指揮,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銘記黨員身份,明確黨的考察不僅限于一時,要一輩子對得起共產黨員稱號,永遠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考察。

“思想上的入黨是一時,行動上的入黨是一世”,李老師一直踐行著這句話。出任外文采編部主任時,她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是黨員身份讓她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面對外文采訪和編目工作的大量積壓,她努力尋找改革之路,大力推行崗位責任制,定崗定編定員,建立規章制度,從傳統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目標管理、定額管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了調動,不久就將堆壓工作全部處理完畢。李老師回憶說,正是受到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務實創新精神品格的影響,她對傳統思維發起挑戰,將囿于固有工作模式中的自己解放了出來,積極學習其他圖書館的先進經驗,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探索新路子,謀求新發展。

1987年新館的落成和開放,為國家圖書館全面履行職責,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圖書館奠定了基礎。剛入館工作的時候,辦公條件艱苦,終日不見陽光,很多同事都患上了關節炎。喬遷新館后,辦公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當然,更大的改變發生在圖書館管理上,國圖開啟了從傳統到現代化轉型的進程。李老師激動地說道:“我從老前輩身上看到了他們質樸無華、勤勉努力的美德,他們中的多數人沒來得及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碩果就離開了工作崗位。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圖書館大刀闊斧搞改革、發展壯大的進程,從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是幸運的。”

2019年9月8日,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前夕,包括李仁年在內的8位國圖老專家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這不僅促進了國圖的發展,也推動了全國圖書館界的各項工作。說到這里,李仁年的眼睛里閃爍著點點淚光,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她將總書記的回信反復讀了又讀,將總書記的指示深深刻在了腦海里。雖然已退休,她仍然時刻牽掛著圖書館事業,堅持學習相關知識,緊跟時代腳步。她堅信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李仁年見證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歷程,她說:“圖書館如今取得了重大飛躍,作為圖書館人我感到十分驕傲。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我很樂意向年輕人學習,希望能得到他們更多的幫助。”

談到對年輕一代的期望時,李老師提到,這一代人是幸福的,國家為青年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華、奉獻知識的空間,年輕一代掌握了更豐富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物質條件也有了極大改善,希望年輕人不要自滿,懂得感恩,銘記幸福生活來源于努力奮斗,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理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并切實踐行。此外,還應加強理論學習,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對黨的歷史、功績、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系統、科學、深入地領悟黨的政策,而不是實用主義、只字片語或者斷章取義地去學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黨正是因為不斷探索學習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作為黨員更應該注意政治理論素養的提高,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離退休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要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組織引導老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推動全黨全社會更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次采訪展現了李仁年這位老黨員的初心,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無數位像李仁年一樣的平凡黨員默默奉獻了青春。漫漫薪火相傳路,悠悠征程在青年,年輕黨員應扛起他們交過來的大旗,將中國共產黨推向下一個更加繁榮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