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吳隆章:黨引領我一路走來

回首自己的一生,吳隆章感慨萬千,句句離不開“感謝”“感激”,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出他對黨和國家滿腔炙熱的情感。也正因為這份感情太過濃厚,他總覺得“受之有愧”,總“恨”自己作出的貢獻太少。

14歲之前,他是家境貧寒的孩子;14歲之后,他參加了東北文工二團,成為一名戰士。15歲之前,他是東北二團一名普通戰士;15歲之后,他成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22歲之后,他又成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奏員,直到他離休。22歲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文藝兵;22歲之后,他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除了父母生了我之外,我的一切,受的教育也好,學到的才藝也好,取得的成績也好,都是國家、黨,還有劇院培養的,我十分感激。”回首自己的一生,吳隆章感慨萬千,句句離不開“感謝”“感激”,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出他對黨和國家滿腔炙熱情感。也正因為這份感情太過濃厚,他總覺得“受之有愧”,總“恨”自己作出的貢獻太少。

家境貧寒的娃娃成了“娃娃兵”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雙皮鞋。下鄉土改時,我們學著割草,一不小心,鐮刀就在皮鞋上劃了一個口子,讓我非常心疼。”事隔80多年了,吳隆章仍記得當時拿到皮鞋時欣喜的樣子,捧著皮鞋,左擦擦、右擦擦,好像怎么都擦都不是最亮的。

那是吳隆章14歲時剛參加東北文工二團時,團里發的一雙皮鞋。東北二團不僅發皮鞋,還發棉衣,重要的是管吃管住。吳隆章在家排行老二,底下還有2個孩子,家里孩子多,只有父親一份收入,糊口是個大問題。當時只比他大一歲的哥哥已經在鐵路局找了份雜工,但家境依然困難。一個親戚告訴他們東北文工二團招要新兵,聽說“管吃管住”,就讓吳隆章報名參加了。至于東北文工二團究竟是做什么的,家里人也沒多問。

其實,東北文工二團的全稱是“東北文藝工作第二團”,這是黨在東北成立的宣傳隊。日本投降以后,1946年在東北成立了東北解放區,黨中央派了一部分文藝業務老干部到東北,建立東北文工一團和東北文工二團,主要負責開展解放區的文藝宣傳工作。這些老干部都是從延安魯藝過來的,當年都參加過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的文藝座談會。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文工二團招收了一批“娃娃兵”,成立兒童藝術隊。參加藝術隊以來,吳隆章過上了以前做夢都沒想過的生活,也是一個孩子該干的事情——學習。到了文工團,他學習文化課、舞蹈、樂器,學完就排戲、演出、去扭秧歌,他們出演了《爸爸參軍》《進軍舞》等戲劇、歌舞節目,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東北地區有了這群年輕人的身影,有了女同志上街扭秧歌,場面熱鬧極了。表演隊走到哪里,群眾就跟到哪里,不停鼓掌,有些還跟著一起扭。”

在東北文工二團,吳隆章學習了芭蕾,接觸到了音樂、小提琴,但更重要的是,他生平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自己是誰”。在革命的洗禮中,在文化課的熏陶中,吳隆章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加入中國共產黨。

成為一名兒童劇文藝工作者

1949年春,東北文工二團要調進北京,組織征求個人意愿,不愿意的可以留在當地。當問到吳隆章的時候,他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當時他只有15歲。

東北文工二團來到北京與國統區進步戲劇工作者會師,建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在為成立兒童劇院做準備,想為中國的少年兒童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藝術殿堂。1952年,共青團中央書記廖承志批準成立中國少年兒童劇團(附屬于青年藝術劇院)。吳隆章所在的東北文工二團的“娃娃兵”成了中國少年兒童劇團的主力。1956年6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誕生,從此,吳隆章正式成為一名兒童劇的藝術工作者。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成立之初,擁有北京第一支交響樂隊,而吳隆章因為會拉小提琴也順理成章成了樂隊的小提琴演奏員,后來還成為樂隊副隊長。提起這支樂隊,吳隆章十分驕傲,得益于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第一任院長任虹,這支樂隊里有著當時北京最全的樂器和大量的西洋樂譜。早在東北文工二團時,任虹有心把日本人在東北建立的樂團中的樂器和樂譜全都收集了起來,之后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這些樂器和樂譜都運到了哈爾濱,之后又運到了北京。這些樂器大概能填滿將近半個車廂,而在1956年中央樂團(現為中國交響樂團)成立時,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給了他們整整四箱西洋樂譜。因為擁有眾多樂器、樂手,這支樂隊在北京小有名氣。有一次國家外交招待,中央芭蕾舞團的樂隊恰巧不在國內,只能借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交響樂隊。看著他們一群20歲出頭的年輕人,大家都在心里默默打鼓,他們行嗎?經過與中央芭蕾舞團《天鵝湖》的認真排練,演員們都情不自禁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看到這支樂隊如此優秀,演出后,周恩來總理批示,樂隊四十幾人全部調入中央芭蕾舞團,經過整合成為中央芭蕾舞團樂隊的主力軍,而吳隆章則繼續留在中國兒藝組建樂隊。他參加了多部兒童戲劇的配樂工作,在組織樂隊和管理樂隊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吳隆章仍記得當年孩子們面對舞臺表演時的反應,他們看到舞臺上的真善美、假惡丑,高興時會鼓掌,困難時會加油,傷心時會喊,甚至哭出來。

盡管已經離休很久,但是吳隆章的心從未離開過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時刻關注劇院的發展。看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幾十年來取得的光輝成就,他既驕傲又自豪。“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比其他院團更系統、更專業,演員深深扎根于兒童教育和學校生活。兒藝培養的演員王鐵成、許亞軍、陳寶國、蔡國慶等,都受益于兒藝的扎實藝術基礎。”說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事,吳隆章如數家珍。當初任虹建院時的最大愿望是將中國兒藝建設成亞洲第一兒童劇院,“現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這個,任虹老院長看到現在的中國兒藝,他會笑的。”說這句話時,吳隆章眼里有淚珠閃動。

成為黨員

自從14歲當兵以來,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吳隆章的奮斗目標。“在我的思想中,18歲之前是要入黨的,不入黨說明自己還不夠優秀。”1956年,吳隆章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黨員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是忠誠,忠誠于黨。” 成為一名黨員之后,吳隆章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遇到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有沖突時,他果斷把群眾益放在首位。當年在劇院,閑暇之余,他會去裝車、裝臺,只要劇院有需要,他就去做。因此,他一再叮囑現在年輕一代黨員:“社會發展了,人民的生活也更好了,個人的事業也都隨之發展。時代不一樣,社會發展過程也不一樣,國家發展、群眾發展和個人發展,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年輕黨員要時刻警惕,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 一定要以群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

回首過去的崢嶸歲月,吳隆章對中國共產黨有著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認識:“中國共產黨為14億人謀發展謀幸福,創造出這么大的成績,受到群眾的愛戴和跟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是會繼續發展強大的。 ”

看看走過的路,吳隆章一再感慨:“是國家,是黨給了我一切;是國家,是黨引領我一路向前。我的余生有多久,我的心就有多久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中國兒童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