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董琦:心系文博事業 不忘初心使命

2021年8月的一天,我們前往董琦的家中進行采訪。雖然董琦剛剛做完手術,身體比較虛弱,但仍十分投入地向我們回憶起入黨的初心與經過以及多年的工作心得。

2021年8月的一天,我們前往董琦的家中進行采訪。雖然董琦剛剛做完手術,身體比較虛弱,但仍十分投入地向我們回憶起入黨的初心與經過以及多年的工作心得。

1992年7月,對于董琦來說有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第二件事是董琦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了歷史學博士證書。在1992年畢業之前,董琦在北大讀了五年研究生,前兩年是碩士研究生,后三年是博士研究生。在五年的學習過程中,院系的黨委組織不斷對董琦進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導和培養,漸漸地他明白做好文博事業和研究工作僅僅讀書是不夠的,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才能使工作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使他堅定信仰,才能把文博工作作為一項終身事業來對待。在董琦看來,一名共產黨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堅定信仰。沒有堅定的信仰,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沒有方向的,是做不好的。

1976年,董琦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當時,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門設立了一個考古征集組。董琦作為一名普通的考古研究人員,參加了歷史博物館在全國各地的重要考古發掘工作。

從1976年開始,在四十五年的工作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國家改革開放對文博行業產生的巨大影響。董琦在1977年參加了河南省登封王城崗遺址的發掘工作。中國歷史博物館通過和河南省博物館考古隊合作,共同發掘王城崗遺址,第一次確定了在中國的史前遺址是有城址出現的。在發現王城崗遺址之前的幾十年,中國考古學研究雖有發現史前城址的種種跡象,但是都沒有確鑿證據。正是通過對王城崗遺址的發掘,才確定了中國史前遺址當中已經存在城址。這個確定對考古學之后的發展影響很大。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立。董琦回憶道,這對他個人來說是一件大事。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把原來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進行合并,從國家層面正式成立了一個展示中國歷史、中華文明的國家級博物館,同時也是將中國近現代史納入了中國歷史的長河,成為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之后的20年當中,董琦主要是在館里做陳列展覽工作,同時在全國范圍進行各種文化交流。董琦說:“希望新一代的國博工作人員向老一代的同志學習,把文博工作當做一項終身事業來做,要堅定信念,甘于寂寞,踏踏實實把博物館工作做好,這樣國家文物事業才能夠后繼有人,優秀的文化才能傳承有序?!?/p>

董琦給前來訪談的新同事談了關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心得體會。首先從工作方式來講,現在與過去大不一樣。中國考古事業從當初的單打獨斗逐漸轉變為現在各機構聯合進行發掘工作,是近年來中國考古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工作環境發生變化。當年到野外考古,生活條件更艱苦一些。之前他在山西開展發掘工作時,租住的屋子里沒有床,只能在地上鋪一些麥秸草當做床鋪。如今的考古工地都會建立考古工作站,設施比較齊全,有辦公場所,還有生活配套設施。

董琦還講述了在博物館陳列展覽方面的工作經驗與今后工作的重點方向。他在國家博物館工作的后半段時期,主要是做陳列研究和管理工作。這兩項工作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從考古學變成博物館學,但這兩個學科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博物館最大的功能就是用文物來闡述中華文明幾千年延綿不斷的歷史進程。對于各個專題展覽,博物館應關注專題研究的新突破和新發現,要不斷吸收各種考古新成果并充實到已有的陳列展覽當中,使觀眾對中華文明有更深的了解。

最后,董琦也為黨的百歲生日送上祝福:“作為一名博物館人,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祝愿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未來依舊欣欣向榮,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