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中,有一張曾經震撼和感動了整個中國的照片:它的左邊,是山火燃燒形成的暗紅色火線;在它的右側,一條藍色光線更加明亮,那是隔離帶上的消防員和志愿者頭盔上的燈光所聚成的燈帶。兩道蜿蜒的光線,匯成一個巨大“人”字,網友們給這張圖片取名:長城。
這一幕,發(fā)生在2022年的重慶。
如果說,重慶是一座火爐,那么,四面環(huán)山的北碚無疑就是火爐的中心。就在酷熱天氣達到極點的時候,8月21日晚上10時30分,歇馬鎮(zhèn)虎頭村突發(fā)山火。
這場大火,來勢洶洶,更借助風勢迅速蔓延,情況十分危急。而在山下,就是北碚人口密集的南部新城。
重慶大火,牽動全國。武警部隊官兵第一時間奔赴火災現(xiàn)場,各地消防隊員聞令而動,緊急馳援,在這里與熊熊烈火展開了殊死搏斗。可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大家的面前:由于火災發(fā)生在山地,起火點地勢陡峭,大型消防設備無法直達現(xiàn)場,無數(shù)的重要滅火物資只能堆積在山下。
眼看大火直逼縉云山主峰。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
所有人都焦急不安,然而,這難不倒英勇的山城人民。消防車不能上山,但摩托車可以。“兄弟們,北碚山火,需要大量摩托車手前來支援。”從消防支隊處核實信息后,重慶小伙子張俊立刻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消息,召集令發(fā)布不到半個小時,微信群里不斷接龍,一名又一名摩托車手迅速趕往一線,自發(fā)地集結起一支“摩托大軍”。快遞員、外賣員來了,當?shù)卮迕駚砹耍€有那些玩越野摩托車的“發(fā)燒友”也來了。他們騎著摩托車,背著幾十公斤重的竹籮筐,迎著濃煙烈火,開始了最龐大的摩托車大運輸。山路坎坷,沒有人害怕;危險重重,沒有人后退,每一位車手,都在義無反顧地往前沖。
這些人中,有位叫龍杰的小伙子,是一名還不到20歲的外賣小哥,后來被網友稱作救火少年“龍麻子”。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龍杰背著重達三四十公斤的物資,駕駛摩托車穿梭在崎嶇的山路間,連續(xù)跑了兩天兩夜。身上的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浸透,又一次次被山風吹干,他累得實在是睜不開眼睛了,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他說,“這里是我的家,我必須守住。”說著拿起一瓶水迅速地往頭頂一澆,駕著摩托又沖上山去。
物資到位了,可現(xiàn)場還需要更多的滅火志愿者。此時,數(shù)不清的人高舉雙手——
讓我去!我是黨員!
我先來!我先來,我當過兵!
我參加過汶川抗震,我有經驗……
在那個酷熱的盛夏,在熾熱的烈焰面前,無數(shù)志愿者和專業(yè)滅火隊一起,匯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8月26日早上8時30分,經各方力量奮力救援,北碚明火全部撲滅。
我們贏了!重慶雄起!
看到這些照片,就會知道,那驚心動魄的4天5夜,重慶帶給了我們多少感動。
這些“山城騎士”大多是90后、00后。這些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平凡英雄迸發(fā)出的家國情懷,是我們代代傳承、不曾斷絕的精神。其實,平凡與英雄之間,距離并不遙遠。像恒星一樣永遠發(fā)光是英雄,像流星一樣燦爛閃過同樣也是英雄。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正是無數(shù)平凡英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
一位重慶詩人這樣寫道:
似電像風/勇敢逆行
你的姿態(tài)/沖鋒的士兵
所有的無所畏懼/書寫了最美的感動
一個個如山的背影/筑起了巍峨的長城……
這巍峨的長城,我們在白公館、渣滓洞的英烈事跡里見過,在1998長江抗洪時見過,在2008年汶川抗震中見過。在2022年重慶山火撲救現(xiàn)場,透過那個巨大的“人”字,我們又一次見到了烈火丹心。這就是紅巖精神輝映下的新時代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