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聚焦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邀請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優秀選手、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在此開展‘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本次宣講共有賡續紅色血脈、彰顯時代風采、凝聚奮進力量3個篇章……”日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講解員李洋激情澎湃的開場中,一場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在北京開展。
這次宣講活動,李洋的身份是主持人。他告訴記者,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10個紅色故事就像10顆打磨好的珍珠,作為主持人,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才能給觀眾呈現完美的‘項鏈’。每個篇章、每個故事風格不同,我需要切換不同的狀態。”
3年前,李洋曾參與過“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宣講活動,那時的他是宣講團中年齡最小的。“我當時講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真理之歌的故事,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怕犧牲、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這次經歷十分寶貴。”
李洋是一名退伍軍人,對他來說,宣講紅色故事不僅讓他的紅色血脈覺醒,更有了把紅色宣講工作做深做實的強大動力。“我輩青年當向革命前輩學習,自信自強。”
“如今,我是宣講團中唯一參加過兩次宣講的人。我清晰記得上一次宣講團成員講故事時眼睛里閃爍的光芒,這給了我很大鼓舞。希望能把他們對紅色講解員這份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傳遞給新人。”李洋說。
2018年,李洋入職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從事講解工作6年的他,把做好紅色講解視作一生的事業。在日常工作中,李洋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做好紅色講解,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不斷學習,隨時記錄新的知識點,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和‘武器庫’。同時,還要做到因人施講,面對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節假日帶孩子走進博物館接受紅色教育。“這時候,就要站在孩子的視角,以他們聽得懂的方式講解。比如講解趙一曼,我會從她與兒子寧兒唯一的一張合影講起。我會告訴孩子,‘那個年代,很多小朋友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從事革命事業,舍小家為大家,趙一曼還給寧兒留下了絕筆信’。如果單講趙一曼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可能小朋友不容易理解,但講到她6次深情地呼喚‘我的孩子’,講到她和兒子割舍不斷的感情時,小朋友們是有很深觸動的。”
李洋介紹,為了更好地開展紅色教育,每周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都會組織小小志愿者專場講解。“讓孩子帶動孩子、讓孩子鼓舞孩子,這是我們的創新方式,如今加入的小志愿者越來越多了。”
“紅色講解員并不是簡單的熟練工種,要對講解員工作保持敬畏,不斷探索新的領域。觀眾對紅色旅游的熱情激勵我不斷向前。”李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