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大愛,沒有國界》宣講人、江蘇省楊根思烈士陵園申易:傳承紅色精神,我們一直在路上

?“我長大以后也想成為援外醫療隊的一員,去救助其他國家的病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廣華學校的宣講結束后,五年級學生馬唯恬對江蘇省楊根思烈士陵園講解員申易講述的故事《大愛,沒有國界》印象深刻。馬唯恬說,這是她第一次了解援外醫療隊這個群體,聽完這個故事,她也想成為我國援外醫療隊的一員。

“我長大以后也想成為援外醫療隊的一員,去救助其他國家的病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廣華學校的宣講結束后,五年級學生馬唯恬對江蘇省楊根思烈士陵園講解員申易講述的故事《大愛,沒有國界》印象深刻。馬唯恬說,這是她第一次了解援外醫療隊這個群體,聽完這個故事,她也想成為我國援外醫療隊的一員。

“拯救生命,大愛無疆。這樣的起死回生,這樣的生命競速,在中國所有援外醫療隊都發生過。”此次“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中,申易講述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故事,打動的不只是臺下聽眾,宣講人申易在最初準備這個故事時同樣被深深感動。

申易告訴記者,在第四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決賽時,她抽到了“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這個題目。“我和團隊在網絡上搜索資料時,常常被醫療隊醫生們無私無畏的大愛精神感動落淚,下決心一定要講好他們的故事。最終,我們決定以援外醫生張榮和王振常的故事為切入口,講述中國援外醫療隊萬里馳援拯救生命的感人事跡。”申易說,中國援外醫療隊這個群體,并不為很多人所熟知,以代表性人物的故事為引導,可以引起觀眾的興趣,讓觀眾跟她一起進入講述中去。為了讓此次“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效果更好,她和團隊對稿件進行復盤、打磨、完善,將時長從6分鐘擴充到了8分鐘,故事內容也更加完整和充滿溫情。

看到觀眾能與自己的講述產生共鳴,申易非常高興,她說:“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廣華學校的宣講讓我印象深刻,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其中一位小學生說通過我講的故事,她也想將來能成為援外醫療隊中的一員,這讓我看到了這次宣講的意義所在:給孩子們塑造好的榜樣,引導他們的前進方向。”

一場場宣講下來,申易對自己講述的內容早已爛熟于心,但每次宣講前她依舊會反復練習。“每次上臺前還是會感到緊張,正因如此,我會努力調整好狀態,把最飽滿的情感呈現出來。”申易說,每場宣講結束后,她都會和其他宣講員交流心得,不斷復盤,然后將其他人的好經驗運用到自己的下一場宣講中,力求在臺上針對不同故事情節達到松弛有度的狀態。

宣講結束后,申易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對此次的宣講做了總結:“這既是一次傳播紅色精神之旅,也是一次珍貴的信仰提升之旅。”申易說,傳承紅色精神,講好紅色故事,是責任,也是使命,這一旅程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