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領跑全球“量子夢”

新時代的中國科技,群星璀璨、成果斐然。而量子信息技術,無疑就是其中光彩奪目的一項。說起量子信息,就不能不說到這一領域的領跑者潘建偉。量子科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過,想要理解量子信息原理很難。

新時代的中國科技,群星璀璨、成果斐然。而量子信息技術,無疑就是其中光彩奪目的一項。說起量子信息,就不能不說到這一領域的領跑者潘建偉。量子科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過,想要理解量子信息原理很難。

1996年,24歲的潘建偉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畢業后,遠赴奧地利留學深造,第一次見到了導師塞林格教授。這位量子物理學世界級大師問潘建偉:“你的夢想是什么?”他脫口而出:“我要在中國建成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5年后,潘建偉學成回國任教。他重新站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的根在這里,我要在量子信息領域為我的祖國插上輝煌的旗幟!”

然而,一開始,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工作。有的人問:“你這個研究從來沒聽說過啊?”還有人說:“國外有沒有人在做,靠不靠譜啊?”

面對這樣的質疑,潘建偉堅定地回答:“創新,就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情,中國人同樣具有出眾的創新力量!”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潘建偉在人民大會堂觀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時,中華民族上下求索的奮斗歷程讓他心潮澎湃。他激動地給他在海外留學的學生們發去短信:“國家需要你們回來!”

讓他欣慰的是,短短幾個月,那些在美國、德國、英國、瑞士的學生們都回來了。祖國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凝聚在五星紅旗下的年輕學子,組成了世界著名的量子“夢之隊”。

多少個孤獨日夜,他們埋頭苦干;多少次實驗失敗,他們不言放棄;多少年默默付出,他們無怨無悔。在潘建偉的帶領下,中國量子“夢之隊”迅速成為世界量子科技賽道上的一匹黑馬。

2016年,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為構建安全的全球化量子保密通信網拉開序幕。從那一刻起——中國,成為世界量子信息技術的領跑者。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這樣評價道:“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

隨著事業的成功,“頂尖科學家”“最年輕院士”“中國量子之父”這樣的稱號開始頻繁見諸媒體,在巨大的名利聲望面前,潘建偉沒有忘記科技強國的初心,毅然堅守著學術的真諦。他清楚,和宇宙對話,才剛剛開始;做前無古人的事業,長路漫漫。他忘不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考察中國科技大學時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2017年,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2020年,“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了100萬億倍;2021年,“九章二號”問世,運算速度比“九章”大幅提升;2023年,潘建偉和他的團隊突破美國技術封鎖,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先進的光量子計算機“九章三號”,運算速度再次提升100萬倍,遠超美國、領跑世界。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1900年,德國。42歲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論”,曾經堅不可摧的牛頓經典力學大廈,被一束來自微觀世界的光探出縫隙。

100多年后,中國站在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點,成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

回望新時代走過的每一步,正是由無數個像潘建偉一樣的科學家勇攀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技奇跡,實現了中國科技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偉大飛躍——

宇宙充滿未知,探索永無止境。

傳承科學精神,鑄就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