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福建與寧夏結成幫扶對子。身為福建人,看到寧夏閩寧鎮從過去的一碗糧食半碗沙,到如今的葡萄千畝、菌草千頃,從生態移民到生態富民,我十分自豪,想同更多人分享這一曲‘山海情’?!痹谖幕吐糜尾拷战M織的“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中,來自福建省將樂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余程瑤講述了閩寧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變化。
余程瑤從一張拍攝于閩寧鎮的照片講起,照片里孩子正在教母親寫字。這位母親叫馬燕,是一名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婦女。在福建與寧夏“山海協作”的助力下,經過免費專業培訓,馬燕已成為“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的直播主播,日子越過越好。
“希望通過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以小見大,反映小小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庇喑态幷f,“與專業講解員相比,我的宣講技巧不足,情感也不夠飽滿。宣講稿中列舉了不少閩寧鎮發展變化的數據,每當我講到這些數據,總覺得情感不夠激昂,沒有力量感。”
“這次宣講活動中,我覺得有一場講得不好,第二天我就主動暫停宣講,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當我看到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發展壯大,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新時代的發展成就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通過一代代人接續奮斗而來的。要講好閩寧鎮的故事,就要用心感受當地的發展變化。感染力來自內心的情感認同,而不僅僅是演講技巧?!庇喑态幷f。
參觀結束后,余程瑤重新翻閱閩寧鎮的歷史資料,觀看紀錄片,將自己代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用心感受閩寧鎮從黃沙漫天到塞上江南的環境變化,以及當地群眾從貧困到致富增收的生活變化。
“當內心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時,再講述閩寧鎮的發展成就,那種自信感、自豪感就自然流露出來了,臺下的觀眾也會被這種情感感染?!庇喑态幷f。
余程瑤本職是個記者,卻十分熱愛講解工作?!爸v好新時代紅色故事的關鍵是熱愛。2017年以來,我先后在本地博物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主題展館等擔任志愿講解員。近幾年,將樂縣成立了紅色故事宣講小分隊、現場教學講解員工作室,我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員?;氐焦ぷ鲘徫缓?,我會繼續深入挖掘身邊人、身邊事,用更加動人的方式講好新時代的紅色故事。”
余程瑤補充道,連日來,福建多地受暴雨影響,當地干部群眾、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趕赴救援一線,涌現出不少感人事跡,這些故事同樣值得深入挖掘和講述?!拔疫€計劃在紅色故事的宣講過程中,創新融入音樂劇等元素,吸引更多青少年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