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等著我》宣講人、國防科技大學(xué)校史館李陽:這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重逢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清華附中廣華學(xué)校那場宣講,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注意力很集中。他們的眼神清澈又真摯,給了我特別多的正向反饋,讓我覺得紅色故事宣講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國防科技大學(xué)校史館講解員李陽說。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清華附中廣華學(xué)校那場宣講,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注意力很集中。他們的眼神清澈又真摯,給了我特別多的正向反饋,讓我覺得紅色故事宣講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國防科技大學(xué)校史館講解員李陽說。

身著軍裝、目光堅定,昂首闊步走向舞臺中央,敬一個標準的軍禮……“致敬新時代”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中,李陽每場都是第一個上臺。她告訴中國旅游報社記者,雖然講了十來場,她每次上臺前還是會有些許緊張,但是觀眾炙熱的眼神給了她勇氣與力量。

李陽宣講的故事《等著我》,講述了汶川地震幸存者感恩報國的故事。故事的原型是李陽在國防科技大學(xué)的師兄——強天林。“在汶川地震中,正在讀初中的強天林被一名解放軍保護,擋住了余震中飛來的石頭。在部隊撤離時,強天林追上那位解放軍許下‘叔叔,我也要成為你這樣的人’的諾言。長大后,強天林真的成為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名軍人隊員。而在去年,強天林在參與洪水救援時救下了一名小女孩,孩子拉了拉他的衣角,跟他說,‘叔叔,我也想當解放軍’。”

強天林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李陽。“我和師兄一樣,也是汶川地震的親歷者,我們都是考取了軍校,選擇了從軍報國之路。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師兄的心情。他成年后與自己的救命恩人重逢,而一代代年輕人長大后,成為自己小時候憧憬的樣子,這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重逢。我們需要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鼓舞更多的人。”李陽說。

為了把這個故事講好,李陽與強天林聊了很多次,也搜集了大量資料。“師兄跟我分享了很多,他不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了每一位心系祖國的軍人。每多了解一點,想把這個故事講好的心愿就會更迫切一些。”李陽說。

在李陽看來,在大眾的認知里,紅色故事更多是指革命故事、戰(zhàn)爭故事、歷史故事,但其實還涵蓋更多內(nèi)容。“新時代同樣有新的紅色故事,像我們這次所講的題材,包括自主研發(fā)C919大飛機、搶救性挖掘記錄抗美援朝口述歷史等,這些都是閃閃發(fā)光的新時代故事。我們就是把這些發(fā)生在身邊、聽到看到的故事挖掘出來,把背后更深層的內(nèi)容講述出來,讓更多人了解。”

“我喜歡校史館的紅色講解工作,看上去薄薄20多頁的講解詞,卻承載著學(xué)校70多年的厚重歷史。我會把內(nèi)容不斷豐富、充盈,讓每位聽眾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其實,李陽并不是校史館的專職講解員,而是一名明年即將畢業(yè)的光學(xué)工程專業(yè)博士生。“現(xiàn)在部隊中的不少單位有軍史館、軍史長廊。畢業(yè)后,我很愿意繼續(xù)參與紅色講解工作。能在感興趣的前提下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做有意思、有挑戰(zhàn)、有意義的事情,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